李雪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如何进一步推进广州市厕所革命建议的几点建议》(第20192333号)建议收悉。经我局认真研究,并汇同市水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水投集团公司等会办单位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函告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和其他11位人大代表对推进广州市“厕所革命”提出的七点合理化建议。作为广州市“厕所革命”的牵头部门,我局将严格按照该建议的有关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依据《广州市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督促和指导各区进一步提升我市“厕所革命”建设管理水平,使全市公共厕所状况得到全方位、系统性、实质性的明显改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一、优化全市公共厕所布局
由于广州城区寸土寸金,公厕建设用地十分紧张以及规划报建困难和邻避效应等原因,导致公厕建设数量不足,按照国家《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中“3-5座/平方公里”规定要求,我市建成区缺口约350座。据统计,目前我市一些老城区近十年来人口增加了几倍,商业网店和餐饮业发展迅速,市民群众对公厕的需求量更大,公厕布局不合理问题更加突出。您的建议既是我市“厕所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的重点工作。
(一)加大新建公厕建设力度。我市“厕所革命”以来,各区、各部门狠抓公厕建设工作。据统计,2018年至今,全市共完成了356座新建公厕任务,弥补了全市公厕数量不足的短板。其中,环卫公厕84座,乡村公厕111座,专业市场公厕2座,医院公厕48座,旅游公厕86座,地铁公厕25座。2019年我市将计划新建584座公厕,进一步优化全市公厕布局。
(二)推进街道两侧机团单位一楼内设厕所对外开放。截至2019年5月15日,全市已动员街道周边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业窗口等财政供养单位一楼内设1704座(越秀503座、海珠109座、荔湾56座、天河351座、白云251座、黄埔83座、花都85座、番禺106座、从化85座、增城75座)内设厕所免费向市民群众开放,有效盘活“公厕存量”,优化了公厕布局,为解决市民群众和游客“入厕难、难如厕”等问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为了方便群众如厕,我局设计了社会厕所对外开放标识(OTG),并要求悬挂在大门显著位置。
(三)鼓励临街社会厕所对外开放。2019年天河区率先在全市开展临街社会厕所对外开放工作。通过采取政府倡议、公开遴选、严格考核、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临街的商场、店铺、超市、宾馆、酒楼等内设厕所对外开放,首批财政投入近200万元,对外开放42座硬件条件好的临街社会厕所,每座厕所最高补贴3000元/月。其他各区根据本区财力积极推进该项工作落实。
(四)推动农村地区社会厕所对外开放工作。根据《广东省乡村振兴考核评价暂行办法》有关要求,2019年我局将重点推动农村地区社会厕所对外开放工作。督促各区、各镇(街)在镇(村)办公场所、镇(村)内企事业单位、乡镇医院等一楼内设厕所对外开放工作,增加乡村公厕数量,进一步优化农村地区公厕布局。
(五)积极推进装配式公厕建设。贯彻落实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穗市长会记〔2018〕10号)和全市“厕所革命”推进会议纪要精神(穗城管会纪〔2018〕140号),狠抓装配式公厕建设,全市计划建设约200座装配式公厕,截至今年4月底,我市已建成装配式公厕42座,在建15座,较好地解决了公厕建设用地和规划报建困难等问题。
二、公厕建设应符合国家环保规定
您在建议中指出“老旧小区在污水管网建设上严重滞后,许多老旧楼房粪水直排,堵塞后靠粪车抽排”等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局高度重视并在公厕建设中予以整改。
(一)规范公厕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为推进我市“厕所革命”,我局编制了《广州市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下称《规范》)(DB4401/T15-2018),并于2019年2月颁布实施。该《规范》第6.1.7.9.5和第6.1.7.9.6条明确提出“公共厕所粪水应经化粪池过滤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不具备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条件的,应定期用抽粪车运送至市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处理”,确保我市公厕建设在粪便处理上做到有规可依。
(二)狠抓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据实地统计,“厕所革命”开展以来(2018年至今),我市共完成了1282座公共厕所建设任务,其中,新建356座,升级改造926座。在今年3月份全市“厕所革命”排查整改和实地检查中,上述1282座新建和升级改造的公厕均严格按照《规范》和《关于化粪池设置有关工作的议定事项》(综四水务〔2018〕202号)要求建设了化粪池并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一是建成区内公厕粪水经化粪池三级沉淀、过滤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行无害化处理,粪便及残渣定期由吸粪车送到市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处理;二是部分农村地区市政污水管网还未做到全覆盖,不能接通市政污水管网的乡村公厕粪水,由村民直接清掏作堆肥无害化处理。
三、大力推进公厕人性化服务设施建设
公厕人性化服务设施建设是“厕所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亮点工作。
(一)将公厕人性化服务设施建设作为硬性规定写入《规范》。《规范》中第6.1.5对“无障碍卫生间、第三卫生间、母婴室卫生间”的设置进行了明确规定,对无障碍轮椅坡道也提出了建设要求。同时,对包括厕纸、洗手液、挂钩、干手器、厕位扶手、面镜、置物台(板)和应急呼救器等人性化设施建设和男女厕位比例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二)加大公厕人性化设施建设力度。2018年至今,我市共完成了1282座公厕建设任务(新建356座、改造926座)。在如厕导引上,均设有醒目的图形标识、引导牌和公示牌;在基础设施上,均建有照明、供水、通风、除臭等硬件设施;在便民服务上,均配置了洗手台、面镜、挂钩、厕纸、洗手液、干手器和厕位扶手等人性化设施。其中,男女厕位比例1:1.5以上公厕有1012座;906座公厕建有独立的残疾人、老年人卫生间;374座公厕建有第三卫生间;145座公厕建有母婴室卫生间;758座公共厕所免费为如厕群众提供厕纸、洗手液。
(三)将人性化设施缺失的公厕列入升级改造项目。针对您在建议中提出“目前很多医院及社区医院内公厕都没有坐便器”等问题,市卫生健康委对市属和区属医院进行了普查,并将问题厕所列入2019年升级改造范畴并上报市“厕所革命”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2019年全市医院计划升级改造265座公厕,截至4月底,已完成了31座升级改造任务。
四、积极做好公厕除臭建设工作
(一)推广应用新技术做好公厕除臭工作。在《规范》中明确提出了“可根据厕内环境卫生需求,合理应用智能通风除臭、植物液除臭、臭氧除臭、高能离子除臭、光催化氧化除臭等新技术加强除臭效果”。各区、各部门单位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好公厕除臭工作,据统计全市先后建成了天河公园、黄村、车陂村、人民公园、宏城公园、西关大屋、三元里、雕塑公园等117座新技术除臭公厕。
(二)建设开放式公厕做好除臭工作。“干净、明亮、无味、实用”是我市公厕建设的基本原则,为做好公厕除臭工作,2018年以来,我市先后建成了吉祥路、白云山顶、水墨园、体育公园等71座开放式公厕建设,增加公厕的通透性和空气流通,并在厕所顶部安装吊扇,既增强了除臭的效果又缓解了天气的炎热。
(三)采取机械通风方式做好除臭工作。针对我市附属式公厕数量大、通风效果差、臭味重的实际,我们加大了机械通风建设力度,要求每座附属式公厕有条件的按照吊扇,条件受限的安装强力排风扇,有的公厕在厕所墙面上下均安装排风扇,增加了室内空气流动,排除了厕所内的臭味。如:客村立交、广州大桥等600余座公厕均安装了强力排风扇。
五、创新公厕设计,建设节能环保公厕
2018年以来,我市坚持按照“净化、美化、文化、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资源化”等“七化”原则狠抓公厕的新建和升级改造工作,据统计全市已建成了62座示范性公共厕所。
(一)建设一批智能公厕。为全面提高我市厕所建设标准和质量,天河区率先在全市建成了火车东站、黄村、车陂、珠吉等6座智能公厕,为市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干净整洁、舒适明亮的如厕环境。特别是智能调光节电、通风除臭、冲洗和快速清洁等四大功能系统,既改善了公厕卫生环境,又提高保洁质量和效率,还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如:改造前黄村公厕需要两人进行清洗保洁,现在只需一个人就行了。虽然在前期升级改造时投入的成本较大(60万元/92㎡),但从人工成本投入上,一年就能节省7-8万元,并且公厕建成后深受当地群众赞誉。
(二)建设一批感应厕所。为避免病菌传播,目前全市建成了500余座带有感应洁具的公共厕所。感应水龙头,手一伸就出水,感应出水马桶人一走就冲水等,不仅方便了其中如厕,还大大节省了水电费。另外,为解决小便滴漏污染地面问题,天河区、海珠区在所有男性小便尿斗下面修建了排水槽,并在上面铺上不锈钢格栅,每隔30分钟自动冲洗排水槽一次。
(三)建设一批生态厕所。为做好节能减排改造,打造我市环保公厕,越秀、海珠、黄埔、南沙等区先后建成了海印桥、发展公园、生物岛等21座太阳能公共厕所。既节省了厕所照明用电,冬天还能提供热水洗手。天河区太古汇对M层卫生间进行节能环保改造,全部使用绿色环保建材,打造绿色健康如厕环境;花都区花果山和白云区田心村公厕配备人脸识别厕纸机,有效节约用纸,防止使用者浪费纸张;天河公园公厕采用了自动调节灯光、自动播放音乐和远程监控保洁等新设备,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群众如厕的满意度。
六、统一公厕管理标准,规范全市管理工作
为积极推进我市“厕所革命”,2018年以来,我局制订并报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州市“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和《广州市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广州市公厕日常管理经费预算指标》《广州市“厕所革命”评价办法》等3个配套规范性文件,确保我市公厕建设有规可依、管理有章可循。
(一)统一全市公厕管理标准。今年2月1日,《广州市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颁布实施。一是统一了全市公厕开放和保洁时间。一类公厕24小时开放、不少于16小时保洁,二类公厕不少于16小时开放、12小时保洁,乡村公厕不少于12小时开放、8小时保洁;二是统一了全市公厕保洁方式。一类公厕专人定岗保洁,二类公厕专人定岗或巡回保洁,乡村公厕专业保洁队伍巡回保洁;三是统一了全市公厕保洁内容。主要包括:责任区清洁、立面表面清洁、设备清洁、消杀、消毒、除臭、耗材物料、管理间和工具间等内容及项目的保洁;四是统一了全市公厕保洁标准。对公厕卫生保洁视 检项目(如:纸片、烟蒂、粪迹、痰迹、苍蝇、蛛网、窗格积尘、平、立面污迹、室内相对湿度、换气次数、照度、设施完好率、保洁工具)和监测项目(如:氨、硫化氢、臭气浓度)等提出了明确质量标准,确保全市公厕建设有规可依、管理有章可循。
(二)创新公厕管理新办法。越秀、海珠、荔湾、黄埔、花都等5区在全区市政环卫公厕中推行“所长制”管理模式,建立了局领导、机关科室、养护所三级所长负责制,开创了所长负责、党员联系、社区监督的管理工作新局面;天河区建立“财政投入、村街改造、城管养护”工作机制,对全区村厕实行专业化、长效化管理养护;市交委对全市16家客运站51间公厕配备了186名专职保洁人员;市林业和园林局建立义务监督员管理制度,对公园公厕实行网格化管理。
(三)开展巡检督查工作。2018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我局将“厕所革命”列为全市的重要督办工作和我市十大民生实事,采取日检查、周督办、月通报等措施,对全市公厕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建立健全月报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截至目前,先后下发督办通知60份、通报15期,发现并整改各类建设和管理问题4972宗。市旅游局积极组织明察暗访活动,对旅游厕所管理执行“一票否决”,对建设不力、疏于管理的单位,采取警告、限期整改或摘牌等措施进行严厉处罚。
感谢您对我市厕所革命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19年5月23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市水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水投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