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00007482989M/2020-00242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成文日期: 2020-09-14
名称: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015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穗城管函〔2020〕853号 发布日期: 2020-09-2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01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0-09-21  浏览次数:-

A类

穗城管函〔2020〕853号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015号提案答复的函

纪德君委员等: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解决广州目前垃圾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提案》(第3015号)建议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委宣传部、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供销总社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9月7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广州垃圾分类工作的指示精神为强大动力,认真落实省委深改委《关于加强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实施《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实施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以赴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新突破。在全国 46 个重点城市考核中排名前列。2019年全市所有居住小区全部完成楼道撤桶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分类居民知晓率 99.1%、参与率 95.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36%。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生活垃圾分类 设施配置及作业规范》地方标准,细化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指南、指引等。制定印发《广州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奖励暂行办法》《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重点行业领域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工作的通知》等,进一步夯实制度体系。

  (二)加强执法监督,强化保障。健全生活垃圾分类考核体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第三方考核评估,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执法,并将垃圾分类执法纳入城市管理年度重点执法任务,提升全社会垃圾分类意识和行动自觉。据统计,2018 年7月以来,全市共检查各类单位(小区)4.7 万个(次),教育整改 1.9 万宗,行政处罚1900多宗,罚款金额 156 万元。

  (三)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氛围。持续发挥疫情期间线上宣传作用,并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重启入户宣传、主题活动。上半年我市累计入户宣传55.4万次,覆盖181.8万人;开展“全民行动日”等主题宣传活动 17688次、志愿者活动14354次、培训1694场。

  二、关于委员提出解决广州目前垃圾分类存在主要问题的具体建议

  (一)关于开展全民常态化的垃圾分类教育宣传工作的建议。

  我市自2009年起,持续开展“全民行动日”“四进”“小手拉大手”等特色活动,深入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进社区、进校园活动。2019年组织策划“ 小习惯,大文明,垃圾分类新时尚”摄影大赛和“发现城管故事”短视频征集大赛,网络浏览量超千万人次,受到10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持续关注报道;通过网络发动市民群众参与垃圾终端处理设施体验活动,2019年参与实地体验约560批次1.7万人次;2020年6月8日,我局联合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五进”宣传活动方案>的通知》,开展了“垃圾分一分,社区美十分”示范、“垃圾分类知识竞猜”等活动;策划“垃圾分类引领着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环保主题活动等11个主题不同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创新采用短视频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拍摄了一系列创意短片,并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推出,获得了近150万的浏览量,共计10余条短视频被学习强国全国总台采用,实现了广州垃圾分类推广走向全国。

  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是广州市“十二个专项行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定下发《广州市教育行业领域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0 年,全市学校师生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 100%。组织编写《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材》,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每个年级都设置一个垃圾分类的主题活动,目前已通过省教育厅初审并在169所中小学校开展教学实验。2019年秋季开学,全市3400多所学校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开学第一课,200 多万青少年学生得到知识的再普及、意识的再强化,通过“小手拉大手”,辐射超过50万户家庭,形成家校共同推动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坚持把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我的环保节日”、“低碳校园”等环境教育品牌活动,2019 年全市学校开展各类垃圾分类教育实践活动14000 多次。广州地区18 所学校(含省、部属高等学校)被评为省级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学校。

  (二)关于推行垃圾分类立规,建立奖惩机制的建议。

  狠抓源头减量、源头分类、定点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关键环节,前端末端齐发力。全市居住小区100%完成楼道撤桶,近1.8万个分类投放点位建设日趋完善。专收专运持续优化,投入生活垃圾运输专用车辆1760台,优化设置分类运输线路1487条。持续深化两网融合,上半年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量170万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6%。加快推进设施建设,全市焚烧处理能力达1.554万吨/日,生化处理能力达4680吨/日,基本形成“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填埋兜底”的垃圾分类处理新格局。

  根据《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要求,我市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对生活垃圾分类的促进措施、考核要求和处罚规定等方面进行细化。2020年7月1日《广州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奖励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对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工作中成绩突出,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单位、家庭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奖金等奖励;制定印发《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建立市、区、街(镇)、社区四级考核体系,定期公布考核结果;持续开展第三方考评和垃圾分类专项执法。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组织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检查17420宗,限期整改1909宗,行政处罚1034宗,罚款金额44.5万元。目前我市已将生活垃圾分类考核纳入市区机关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服务事项,纳入文明城市日常巡查督查、文明程度指数测评、街镇网格化测评等工作。2018年7月1日起,来穗人员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获得志愿服务时数,可作为来穗人员享受积分制服务的积分计算。2020年8月,召开全市推进大型综合体、餐饮行业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动员部署会,并发布了《源头减量专项行动方案》,推进大型商业综合体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

  (三)关于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增设“智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房”的建议。

  今年共投入5亿元,专项用于全市1.8万个投放点位优化提升工作,制定《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指引》,明确投放点位建设和优化提升标准。印发《广州市2020 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明确任务和时间节点。目前各区及镇街均已制定投放点优化提升方案,按照时间节点加快推进,截至6月底已完成约9000个点位的优化提升。

  2015年,开发“92回收”平台(现为改版为“穗分类”),利用“互联网+”助力垃圾分类,覆盖近48.5万人,网上预约回收订单超12.5万。今年初,我市进一步拓展智能回收箱业务,在越秀、天河、荔湾等样板社区(小区)示范配置玻璃、金属、塑料和废纸四类可回收物的智能回收箱,累计回收可回收物共10.65吨。居民通过线上下单和线下智能回收箱投放均可兑换一定的积分,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四)关于建立垃圾分类收集数据库,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的建议。

  今年以来,我市组织专业技术骨干开发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系统,目前正在试运营阶段。该系统运用“大数据”理念,编制市、区、街镇、村居、责任人五级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应用程序,在线实现全市11个区、176个街镇、2757个村居、1.8万个“四类”责任单位(居住小区、机团单位、经营场所、公共区域)、1.7万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地理位置、建设管理、垃圾日均产量、站桶督导、宣传培训等信息数据采集与分析。实施责任人日自查、村居周巡查、街镇月总结、市区季考核情况报送与管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一网统管”“一号通办”“一键督办”,进一步提高城市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按照“具体实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工作职责,我市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回收网络,截至目前已建成符合规范的便民回收点1924个(不含回收箱1251个)、中转站355个(分布不均,存在部分空白街镇),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分拣中心33个(均未达到规划要求20亩的面积要求)。

  三、下一步工作

  (一)狠抓点位优化,改善投放环境。坚持“一小区一方案”,高标准推进投放点位优化,重点区域、重点位置力争9月底前完成;偏远区域、农村地区等优化提升工作确保2021年6月底前完成。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投放点位长效维护机制,确保日常管养保洁到位,营造清洁、美观、便民的分类投放环境。

  (二)打造“三张网”,争取提升突破。建好回收网,实现可回收物应收尽收;建好收运网,实现收集点、转运站、收运线路、收运车辆、处理厂等设施设备运行状况一网监管;建好信息网,实现市、区、镇街、村居垃圾分类人员、设施、车辆、台账等管理信息一网统揽。

  (三)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分类意识。大力度、高频度加强宣传动员,用好传统主阵地和新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开展常态化宣传,引导全民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垃圾分类新时尚。抓住在校学生这个重要主体,推动垃圾分类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让青少年从小树立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四)狠抓考核执法,保障分类实效。继续实施第三方考评,认真落实四级考核,定期对考核排名进行通报,执行垃圾分类约谈制度,以考核促落实促成效。委托第三方单位采取随机抽查方式开展垃圾分类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切实提升垃圾分类成效。加强执法检查力度,每月检查频次不少于辖区内生活垃圾强制单位数量的10%。

  感谢您对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0年9月14日

  (联系人:党政,联系电话:83198151、13889908459)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