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 长者助手 登录
搜索
  • 微博
  • 微信号
  • 手机版
  •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 穗好办
    • 关注 · 穗好办
  • 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区局快报
打印|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白云:活水润乡愁,朝阳第二社区打造水乡印象文化空间
发布时间:2025-05-08 17:05 信息来源: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浏览次数: -
 

  水韵悠悠,田园如画。田心村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石门街朝阳第二社区,因环水而立于稻田之中得名。这里有着深厚的农耕底蕴和独特的水乡资源,承载着世代村民依水而居、躬耕陇亩的宁静记忆。

  近年来,朝阳第二社区以“社区绣花”行动为契机,保留田心水资源特色,发挥田心生态优势,将溪流和水塘串联,完善各类基础设施,打造崇廉园、文化广场、共享田园、环村步道、山野竹舍等重点设施,在保持田心文化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多维度、多形式立体展现岭南特色水乡文化,打造田心村水乡印象文化空间,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建设新时代好生态好环境河畔田心,以彰显田心村的人文魅力与丰厚历史文化底蕴。

  基础设施提升,展现水乡新貌

  田心村口以前杂草丛生,无田心村标识牌,乱停车现象严重。社区通过精心打造,对村口环境进行了全方面整治,设置“新时代新朝阳”主题装置牌坊,起到指示功能的同时,展示田心村的精、气、神,并在主题装置牌坊上对田心村进行了介绍。同时,在牌坊旁建设口袋小广场,对破损路面进行了修复,并设置车辆管理栅栏。昔日杂乱的村口如今焕然一新,提升了田心村整体形象。

  沿着入村道路往前,原本坑洼的路面已经不见。社区针对路面与道路两侧进行提升,经过整治,入村道路焕然一新。“在入村道路右侧有3栋外立面破旧房屋,为提升田心村整体形象,我们特地对其外立面进行彩绘,结合田心水乡画卷特征,以田心村的美丽自然风景为背景,融合童趣和廉洁文化,创造一幅有教育意义又充满趣味的墙画。”田心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如此,社区对田心文化广场地面进行了改造,并在篮球场右侧设置了儿童活动场所,并在两者之间安装了安全隔离网,既保障了孩子们的游玩安全,又让不同年龄段的活动互不干扰。在儿童区域旁还设置了供居民休息的石板凳。文化广场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社区培育提升前

  

  社区培育提升后

  征集居民意见,挖掘田心文化

  在“社区绣花”行动中,社区不仅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注重文化提升。社区工作人员在提升培育过程中走访联社70岁以上的老人,开展座谈会,听取他们对于田心村历史的讲述,尤其是祠堂、古树、居民的迁移等,将田心的水乡文化和环境提升结合起来。

  而在山野竹舍区域,从前无人管理的荒废之地如今焕发勃勃生机。水渠两侧是一排排苍劲古朴的水翁树,水翁树在岭南地区被誉为“健康之树”,其树叶、花朵和根茎都被广泛运用于养生与药膳中,成为田心村村民世代相传的珍贵财富。水翁树在田心村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翁树逐渐成为田心村的重要标志,不仅见证了田心村的历史变迁,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未来,这里将打造一个共享田园。后期会将水渠对岸的农田用作游客体验共享田园,以体验式农场的形式,吸引游客到此处体验田园生活,下田摘果、下水摸鱼、稻田打卡、亲子娱乐……强化文旅效应,拓展村集体收入渠道。”田心村工作人员介绍,社区培育没有终点,特别是对朝阳田心来说,统筹文化传承与设施提升,仍面临着不少挑战。田心村将继续推动完善社区容貌品质,继续践行河畔田心宜居理念,守护好田心建设的“形”与“魂”,与村民群众一同创造美好生活。

  

  社区培育提升前

  

  社区培育提升后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主办: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贤思街34号  邮编:510030

备案号:粤ICP备10079992号-3  网站标识码:4401000054  

版权所有: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