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天河区推动垃圾分类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826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1004个住宅小区全部完成楼道撤桶和定时定点投放,建成可回收物回收网点217个。全区月均分出可回收物3万吨、厨余垃圾1万吨、有害垃圾0.77吨。在总结猎德花园、海滨花园、穗园小区、车陂村等示范点的经验基础上,
天河区将突出抓好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和能力建设,坚持党建引领、示范带动,重点做好“两巩固、两提升、两扩面”工作。
“两巩固”
一是巩固党建引领格局。把垃圾分类作为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格局的重要内容,落实党建引领助推垃圾分类12项措施,建立健全党建引领、社区协调、居民自治、物业参与“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公职人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实现源头减量。
二是巩固分类收运成效。完善小区分类收集、街道分类归集、城管分类运输的工作机制,落实专桶专用、专车专收、专线专运。推行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一体化改革,实行不分类红黄牌警告、拒收拒运制度。坚持物业为主、其他社会力量为辅,建立健全长效化“站桶”机制,监督、指导、引导居民破袋投放、分类投放。加强信息化技术运用,在投放点设置视频监控,发放二维码垃圾袋,追溯垃圾出处,发现分类错误的,上门指导改正。
“两提升”
一是提升投放设施标准。出台垃圾分类投放亭建设指引,统一投放亭建设标准。对原有的投放点,进行地面硬底、遮雨篷、洗手盆、照明灯、公示牌“五要素”达标升级,年底前全面完成。同时,明确投放点位的卫生管理规范,建立后续维护机制。
二是提升“两网”融合效果。构建可回收物收运体系,实施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进街道、进社区、进楼宇,建设楼宇回收箱、社区回收站,推行大件垃圾预约上门“物流回收”。同时,整合传统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搭建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实现线上交易和线下交割。
“两扩面”
一是城中村垃圾分类扩面。以点带面,全面实施城中垃圾分类,构建“街道统筹、居委组织、村社参与、房东监督、租客分类”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设置城中村投放点位,增加定时投放频次,取消或减少误时投放点,构建早晚高峰投、个别误时投、商户上门收的投放收集新模式。
二是公共区域垃圾分类扩面。将垃圾分类向商场、宾馆、交通站场、商业综合体、银行、沿街商铺等公共场所和区域延伸,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全域推进,不留盲区和死角。(朱宜求 吕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