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 长者助手 登录
搜索
  • 微博
  • 微信号
  • 手机版
  •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 穗好办
    • 关注 · 穗好办
  • 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区局快报
打印|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美出圈!海珠区老社区实现“温暖升级”绽放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3-11-30 21:11 信息来源: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浏览次数: -
 

  废弃空地建成“口袋公园”,老旧墙体粉刷“焕”新颜,破损凉亭打造成文化新阵地,卫生死角摇身一变成靓丽打卡点……今年以来,海珠城管部门联动街道扎实推进社区容貌品质培育提升工作,聚焦居民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和急难愁盼,精抓细管,不贪大、只唯实,深挖历史文化禀赋,诠释广式生活美学,因地制宜“靓化修容”,让一个个老旧社区所见之处步步为景,处处如画。

  琶洲街道黄埔南社区:深挖历史文化底蕴,留住乡愁记忆

古韵悠悠,推窗见绿,出门即景。琶洲街道黄埔南社区位于黄埔古村内,这里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保存了许多完好的历史建筑。2022年以来,海珠城管部门、琶洲街道深入开展黄埔南社区容貌品质培育提升行动,紧紧抓住古村特色,围绕实用、景观、历史三个要素推进社区容貌品质改造提升,坚持修旧如旧,赋予老建筑新活力,行走其中,就像走进了流动的博物馆,历史建筑在活化过后更添活力。

  在党群服务中心对面,可以看到一个历史风格“拱辰里”里门楼,据介绍,这是在容貌品质培育提升过程中按照古村历史痕迹复建的一座里门楼,让人唤醒乡村记忆,留下浓浓乡愁。“拱辰里”旁边的树木也都增加花基,建成了休闲凳子。冬日里,附近不少老人围坐树下,晒着太阳,聊着天,怡然惬意。不远处,一处原来环境糟糕的废弃地,被改造成了口袋公园,种上花草,增设亭台座椅,被赋予了丰富的岭南元素与周边古建筑融为一体,成了居民和游客休闲的好去处,而在社区里,像这样的荒地,经过环境整治并结合历史文化和人文元素被利用改造成主题口袋公园的,不下十处。

  需要特别留意的是,在容貌品质培育提升,海珠城管部门和琶洲街道对社区内众多树木都进行保护和利用,在树底下增设花基,利用树池围一圈设置座椅,方便居民和游客。“增设花基所需要的红砖,多数还是重复利用了古村内一些老旧危房翻建时丢弃的砖头,充分保留古村特色,留住浓浓乡愁。”海珠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江南中街道青凤社区:用好“绣花功夫”,老旧社区迎“蝶变”

  靓化社区“小单元”,“绣”出老旧社区新风貌。在容貌品质培育提升过程中,江南中街道青凤社区改变的不仅仅是“面子”,还有居民的“里子”。

  据悉,青凤社区临近江南西路,周边环绕十香园、江南新地、富力海珠城等景点及商业体,是坐落在文商旅融合圈中心的一个社区,极具商业人气和艺术文化气息,青凤社区于2021年获得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内有全国道德模范赵广军生命热线等知名公益机构。

  平整的道路,多彩的文化墙,道路两侧绿树成荫,路边还错落点缀着鲜花景观,凉亭中老人对弈闲聊,广场上孩童嬉戏玩乐,走进青凤社区,浓厚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据介绍,在容貌培育提升过程中,青凤社区充分征集民意,聚焦居民房前屋后急难愁盼,让社区品质提升深入居民心坎里。“除了修整道路,提升环境,还为居民修复破损的、常年渗漏的排粪池,打造共享花园,开展‘门前三包’宣传,引导社区商铺落实责任积极融入文商旅建设,创新艺术元素,装扮自己门店,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网红打卡地。”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社区老人居多,在容貌品质培育提升过程中,还对社区凉亭进行了重点修复,因地制宜打造法制等相关主题文化,增加棋类设施,休憩休闲区,满足了居民的多层次需求。

  据了解,社区还立足于瑶溪十香园文化,广泛联动商圈企业,撬动社会资金合力打造“一涌两岸”风景带,精心建成江南文商旅融合圈全新地标“碧水瑶溪”牌坊,目前已经成为年轻人新的打卡点。

  海珠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培育容貌品质社区,是推动深化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工作的长效措施。接下来也将继续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巩固工作成果,以绣花功夫持续深入推进社区容貌品质提升,助推实现老城区焕发新活力,社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增强。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主办: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贤思街34号  邮编:510030

备案号:粤ICP备10079992号-3  网站标识码:4401000054  

版权所有: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