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 长者助手 登录
搜索
  • 微博
  • 微信号
  • 手机版
  •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 穗好办
    • 关注 · 穗好办
  • 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区局快报
打印|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分类率保持在22%以上!白云区多形式推广垃圾分类见成效
发布时间:2023-11-30 21:11 信息来源: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浏览次数: -
 

  积极发动志愿者“云站桶”,率先探索城中村“栋长制+移动投放点”模式,创新形式宣传科普垃圾分类知识……据悉,今年以来,白云区持续广泛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推动群众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目前,白云区日均收运厨余垃圾800余吨,分类率保持22%以上。

  创新“云站桶”,形成有效激励督导机制

  “找到您了,优秀居民!”在永平街凯云新世界小区一处垃圾分类投放点,“云喇叭”传来了点赞声。“参加垃圾分类活动很有意义,自己也会将绿色环保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获评垃圾分类规范投放“优秀居民”,该小区居民叶铠铭高兴地说道。

  据了解,从2022年11月试运行以来,白云区不断探索和完善新的站桶作业模式,目前已经落地至24镇街、103个社区、106个小区,吸引了3000多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共发现“优秀居民”超过5万人。

  “人力站桶耗时耗力,云站桶则是在云端站岗,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云站桶志愿者代表张园绿介绍,站桶员可以通过“云站桶”手机端查询多个桶点情况,形成有效激励督导机制。对于不规范投放行为,智能摄像头可自动记录下来并提醒工作人员前去纠正。站桶员如果通过手机看到居民规范投放,还可通过手机端点赞该居民,投放点的“云喇叭”同步播出点赞声。

  在“智慧分类”方面,白云区还在全市率先推行垃圾分类投放点安装垃圾分类智能监控系统,通过AI自动识别、视频监控、大数据处理等智慧手段,实现对居民分类投放和投放点保洁管养的全区域、全范围、全时段监管督导与信息智能化覆盖。该系统使用以来,全区投放点日发现问题数同比降低90%。

  探索“公交式”收运模式,实现实时监督精准督导

  在黄石街江夏社区,环卫收运队伍每天上午、下午都会在规定时间段,沿着垃圾分类路线,对辖内沿街商铺开展“公交车”式上门收运生活垃圾(厨余和其他垃圾)。

  “‘公交式’收运模式可以实现管理人员实时监督、精准督导,提高分类效果。”黄石街市政所工作人员刘斯楠介绍,在这种收运模式下,社区可利用白云区开发的“云村码”,形成智能监督闭环,收运人员通过扫描商铺人员专属的“云村码”,可以记录该商铺的厨余垃圾分类情况和垃圾量。此外,社区还可以通过“云村码”后台,查看商铺每天的分类情况,实现实时监督、精准督导。

  据了解,白云区流动人口量大,出租屋较多。为此,白云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城中村“栋长制+移动投放点”分类投放模式,把楼栋作为最小的物业管理单位,落实房东、二房东的管理责任。针对城中村餐饮档口多的特点,白云区率先实行“餐厨公交”式收运模式,现已全面推行。而针对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白云区则探索“定时上门收+星级评定”模式,对村民分类加强监督,并和奖惩挂钩,培养村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收运车辆如巴士一样在城中村穿梭,确实是一个好的创意。”广州城市矿产协会副秘书长李丹表示,不仅是城中村,广州一些非城中村形态的社区也存在着投放点落地难的问题,类似白云区这样的收运模式可以在广州更多区域推广。

  设立垃圾分类宣教馆,推动群众养成分类好习惯

  走进嘉禾街垃圾分类知识科普中心户外体验区看到,整个“空中花园”被划分成12块2平方米大小的责任田,均种上了一棵棵小树苗。经过处理后的餐厨垃圾,化身为一袋袋肥料,成为了小树苗的营养来源,而社工则因地制宜,现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在嘉禾街垃圾分类知识科普中心,社工向参观者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嘉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钟坚表示,该科普中心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平台,该街将以科普中心设立为契机,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这个科普中心是白云区的特色科普中心之一,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局将持续广泛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有效推动群众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并将在各个基层社区建立更多志愿者队伍,通过群众的自觉行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构建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数说白云区垃圾分类成果

  近年来,白云区完成所有居住小区(社区)楼层撤桶、定时定点投放工作后,按照“绿化、美化、亮化”标准新建改建各类分类投放点2000余个;统筹厨余垃圾运输车118台,规划80余条收运线路分类收运厨余垃圾;陆续建设34处、日处理能力540吨的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逐步补强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全区日均收运厨余垃圾800余吨,分类率保持22%以上。(全碧芳、毛雪骏)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主办: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贤思街34号  邮编:510030

备案号:粤ICP备10079992号-3  网站标识码:4401000054  

版权所有: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