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 长者助手 登录
搜索
  • 微博
  • 微信号
  • 手机版
  •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 穗好办
    • 关注 · 穗好办
  • 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市局动态
打印|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广州城管举办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体验日活动
创建时间: 2024-05-30 09:05 信息来源: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浏览次数: -
 

  今年5月22日至28日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为营造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5月27日,广州城管举办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体验日活动。据了解,本次活动以“分类新时尚 全民齐参与”为主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公共机构工作人员及热心公益的市民前往蓝天新苑小区、白云新城资源处理中心和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体验生活垃圾投放、收运、处理全流程,积极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共建绿美广州。

  应用新科技 实现垃圾分类新模式

  正确分类是垃圾有效处理的前提,广州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从源头精细化管理,推动垃圾分类基层治理新模式。在白云区蓝天新苑小区,体验者们探索垃圾精准分类背后隐藏的新科技,通过“云站桶”垃圾分类值守、线上预约废旧物回收等多种方式,更加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行动。

  “找到你啦,优秀居民!”在蓝天新苑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当居民把垃圾投入正确的垃圾桶后,“云喇叭”立刻传来点赞声。据悉,2022年以来,白云区不断探索和完善新的站桶作业模式,启动垃圾分类“云站桶”志愿服务,以“新技术应用+激励机制配套”掀起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监督的志愿热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道:“垃圾投放点安装了AI识别摄像头,志愿者可通过‘云站桶’在手机实时查看投放情况,对分类正确的居民进行云点赞。若出现不规范的投放行为,摄像头会实时记录并提醒我们前去纠正。”“云站桶”的值守模式能鼓励居民树立主人翁意识,在生活中养成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点赞道:“这样能让更多居民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受垃圾气味影响,实时监督垃圾分类。无论作为监督者还是被监督,都能推动实现垃圾分类人人参与。”

  

  为解决废旧资源和大件垃圾处理难的问题,“穗回收”小程序应运而生。市民在线上预约下单,便有专人上门回收,实现“市民下单-平台分单-回收人员上门-回收再利用”一站式服务。对此,现场体验“穗回收”服务的市民谢女士高兴地表示,“家里有一些旧衣服、家电、家具,丢掉又觉得可惜,大件物品也不好处理。了解到‘穗回收’这个平台后,我想以后回收旧物会方便很多。”

  直击难题 减少垃圾转运“邻避效应”

  做好垃圾分类的中转运输管理向来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广州直面“痛点”、精准施策,着力解决收运系统不成熟、垃圾混收混运、“邻避效应”等问题。

  在白云新城资源处理中心,体验者们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智能监控指挥中心、垃圾投料平台、垃圾渗滤液一体化处理等设备设施,了解广州如何加强中转站精细化管理水平,助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中转站一楼设置了智能监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可在此对垃圾处理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如发现非生活垃圾混入,便能及时退回,避免生活垃圾“混装混运”情况出现。

  随后,体验者跟随垃圾转运车来到投料平台,现场观摩操作流程。环卫工人将垃圾桶移至垃圾处理区域前,按下制动操作按钮,垃圾便自动倒卸至处理池中,实现垃圾智能化全封闭压缩处理。在垃圾处理现场,废水和刺鼻臭味几近于无,该站点工作人员介绍,“投料平台旁边便是处理中心的除臭系统,周围还设置了垃圾桶暂存区、洗桶设备区,可以清洁垃圾桶。这些设置能有效消除中转站异味,改善工作环境,改变垃圾中转站固有的臭味臭水问题,避免影响周边居民。”

  

  据了解,为解决“邻避效应”,华南理工大学技术团队积极提供技术支持,研发出垃圾渗滤液一体化处理设备,有效减少垃圾转运的污水滴漏问题。“这个设备是我们课题组多年研发出的生物技术,能从源头上将垃圾中转产生的污染物收集起来进行生物处理,直接就地达标排放,减少垃圾转运对环境的影响。”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李平表示。

  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 破除“垃圾围城”困扰

  作为超大城市,广州日均产生生活垃圾约3万吨,曾一度深受“垃圾围城”的困扰。近年来,广州从生活垃圾分类到终端处理,不断探索“循环经济”的突围路径。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便是广州为解决超大城市“垃圾围城”困扰的典例。

  处在青山怀抱之中的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我国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种类最多最齐全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中的第三资源热力电厂,每天可焚烧处理生活垃圾8000吨,采用全球领先的双脱酸双脱硝烟气处理工艺,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标准。据介绍,这里还是国内首家以固体废弃物处理为主题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首创国内“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态景观公园”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

  

  在中央控制室外,体验者们透过观景玻璃直接观看垃圾焚烧实时画面,了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智能化控制生产情况。场馆还设有趣味游戏和科技感满满的互动设备,寓教于乐让参观者加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了解。随后,体验者们登上由海拔262.5米高的烟囱打造而成的环形观光平台,俯瞰园区绿景,切实感受绿美广州建设成果。

  

  “这是一个综合性强、以循环经济概念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园。它不仅是我们生活废弃物的处理设施,还是面向公众的环保教育场馆,通过现场观摩垃圾分类全链条全流程,市民们知道垃圾到底去了哪里,最后变成什么。”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治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彭林认为,在大多数普通群众的认知中,垃圾和垃圾相关的公共设施都是令人嫌弃或厌恶的。但这次活动让大家打破固有认知,对垃圾分类有更深入的了解。他点赞了广州生活垃圾综合治理,认为治理过程涵盖前端分类的宣教和后端处理,不光需要投入硬件和技术,更需要具备全链条思维、需要城市管理者和社会的良性互动,这对于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但广州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对此,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曾丽晴也表示,“广州在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上,完全体现出‘绣花式’城市治理的理念,以细心、耐心、巧心让垃圾分类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相信广州接下来能将垃圾分类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主办: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贤思街34号  邮编:510030

备案号:粤ICP备10079992号-3  网站标识码:4401000054  

版权所有: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