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问题困扰着绝大多数的城市和乡村,也困扰着超大城市广州。在“厕所革命”之前,广州也面临着公厕数量少、质量品质不高、养护任务重、群众需求与供应矛盾等实际问题。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2018年以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下称“广州城管”)掀起了系统性、全方位的“厕所革命”。
广州是我国国际商贸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型城市、千年商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型城市。城市独特的基本特征,包括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多、老公厕改建困难、新公厕选址不易、财政压力大等,广州开展“厕所革命”必须得因地制宜、摸索经验。
“厕所革命”进行期间,数字化浪潮席卷几乎所有行业,这成为检验广州“厕所革命”成绩的重要标尺。同时,市场经济发达的广州,能否探索出一条市场化的“养厕”线路,也备受关注。
新建改造、动员公开,广州公厕数量达11534座
广州的人口数量庞大,构成了对公厕需求大的基本特征。根据广州市有关数据显示,广州市常住人口超过1900万人。
广州公厕基本盘有多少个?据广州城管介绍,至2022年9月,广州全市各类公厕数量达11534座。
高德地图曾基于国内百个城市公厕大数据,考虑城市面积,评选“如厕最方便”的十大城市,广州入选。
截至2021年11月,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数据显示,全国城市和县城可提供公共服务的厕所数量达37万余座。上万座公厕的成绩让广州步入了“全国前列”的行列中。
上万座公厕如何建成?这项民生小事的背后是个大动作。
2018年,广州城管闻令而动,发布《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广州城管继续发布《广州市“厕所革命”三年提升计划(2021—2023年)》。
通过“三年行动”“三年提升”(注:进行中),广州一步一步完成了4809座公厕建设任务,超四成公厕是在“厕所革命”期间涌现的。4809座公厕中,新建1373座,升级改造3436座。
人员流动是广州活力千年的基础,也是广州作为交通枢纽、贸易中心的一大特征。从另一人口数据看广州,会发现公厕需求的人数将再抬升一个能级——广州所要服务的人口数量至今达到2100余万人。
公厕宜多不宜少,新建改造之余,广州城管积极推动临街机团单位原内部公厕对外开放,共推动了2528座厕所对外开放,进一步充实了公厕的基本盘。
解群众燃眉之急,广州城管在新建公厕提速上,还用上了装配式公厕。装配式公厕的好处许多,施工周期短,可快速投用,可重复利用,生态环保,节约材料。这在公厕建设过程中,在面对用地难的时候尤为有效,在选址避让耕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前提下免予报规和用地审批。据介绍,“厕所革命”期间,广州共建成348座装配式公厕,快速地扩充了公厕数量。
在广州推行“厕所革命”不得不考虑广州人口的地理分布,以珠江新城为中心的商务区汇集了广州多数的办公人群和旅游休闲消费人群,同时也是广州作为国际都市的门面所在。
广为人知的地铁三号线拥挤的上下班高峰期拥挤的人潮,以及高德地图曾评选广州被搜索最频繁的公厕集中位于珠江新城商务区,均能证明中心城区的公厕需求最大,供需矛盾最为明显。这对广州的“厕所革命”提出了一个具体要求:如何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地方,为几乎不产生任何经济价值的公厕找到一席之地。
实践证明,广州做到了。全市11534座公厕中,有6611座位于市区,超过一半。在面积1280平方公里的市区面积上,每平方公里布局有5.17座公厕,实现了步行20分钟就能找到公厕。
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天河城附近,天河立交下,有一座高三楼棕红色的外形似别墅的建筑。这里绿树成荫,门前小花园种有各类绿植,卫生环境整洁干净,入口门前张贴着“公共卫生间”的标志。
这里除了有一份广州拿出核心位置建公厕,方便群众的诚心,还有一份广州对“厕所革命”品质的追求。
“五星级”彰显服务心,标准和制度巩固品质
天河立交公厕是广州城管评选的首批五星级公厕。五星级的评定一般用于服务业、旅游业,用来评选行业最顶尖的服务水平。
广州公厕也有五星级的背后,体现的是一份服务心态。商业性质的服务业、旅游业的服务对象是顾客,公共服务的公厕服务的对象是市民群众。
天河立交公厕并非“厕所革命”期间新建的,很早之前这个公厕已经在为市民提供服务。曾经,它也荒废过,又在“厕所革命”期间重新找回豪华感,功能更加丰富,品质更上乘。
除了它别墅似的外表外,它的其它水平都堪称典范。如厕“七小件”配置齐全,包括洗手池、洗手液、镜子、烘干机、纸巾等。
五星级公厕天河立交公厕外观似别墅,绿树成荫。
天河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胡昌峰副局长介绍,该公厕的镜子不是普通的镜子,也是一面屏幕,可用于播放公益、广告视频,是广州为接下来探索“以厕养厕”埋下的伏笔。
为了让市民更方便如厕,天河立交公厕是在“厕所革命”期间才将公厕从二楼搬到一楼的。现在,该公厕二楼是一个学习、休息室,环卫工人可以在室内学习休息,还可以用微波炉加热饭菜,用饮水机添水,为手机充电,取用药品。
足够的空间让功能丰富成为可能。该公厕一楼配备了第三卫生间,满足特殊群体的如厕需求;还配备了母婴室,为妈妈们提供便利空间。
母婴室
天河立交的服务范围早已超越了公厕边界,在一楼的走廊尽头,有一处休憩的座椅,不时有市民前来坐着,不为如厕,只为休息。
到厕所休息,字面上理解看似不合情理,但在环境优美的天河立交公厕则成为现实。
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服务……五星级公厕不仅起到了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公厕提升品质向它们靠拢,也为文明如厕行为的培育创造了良好土壤。
为精细化管理全市公厕,保证公厕品质不回落,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如厕体验,广州城管以标准和制度的形式来为品质长久护航。
广州城管制定并印发实施《广州市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DB4401T15-2018),统一了全市公厕建设的标准。在这份标准中,大到公厕的整体水平要求,小到时隔多久清扫一次公厕都做了具体要求,为全市公厕品质整体提升提供了统一参考
广州公厕采取“一厕一景一方案”的措施,按照净化、美化、文化、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资源化等建设总要求,严格执行“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地面净、墙壁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溢流、无蚊蝇、无臭味,水通、电通、灯明)公厕卫生保洁质量标准,让公厕兼具实用与美观,变身为城市的景点。积极推行“所长制”“网格化”“物业式”等管理模式,让公厕管理更加精细,如厕环境更加干净整洁。
考虑到农村实情,广州因地制宜,将在城市公厕采用专人定岗保洁,做到12小时至24小时保洁、开放的要求,在农村改为,专业队伍巡回保洁方式,做到8小时至12小时保洁、开放。
标准的制定为广州城管建立巡查监督和考核评价奠定了基础。广州城管委托第三方采取日巡检、日督办、月通报等措施,督促管理单位切实整改公厕日常管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了多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
在数字化浪潮下,广州的公厕也不缺席,很有“智慧感”。天河立交公厕借助智能管理设备,公厕实现了自动冲洗、智能通风除臭、一键清洁等功能,公厕外墙的显示屏还能显示厕位占用情况、如厕时间、氨氮浓度等信息。
为了让群众更方便找到公厕,广州城管打造“互联网+公厕”模式,实现与百度、腾讯、粤省事、穗好办等公共便民APP公厕数据共享。群众可在“广州城管”微信公众号、“广州公厕云平台”、高德地图等平台上一键导航公厕,还可参与评价。
因地制宜“微改造”,“以厕养厕”实现多方共赢
广州是一座千年未衰的商贸城市,在城市发展的历史中,已经有不少公厕服务了几代人。城市的建筑,包括公厕在内,也被寄托了回忆和乡愁。
广州城管在推进“厕所革命”过程中,将公厕改造工作结合社区“微改造”,邀请设计大师参与公厕改造。在设计师的加持下,那些精美的公厕不仅让人看得见广州的历史底蕴和岭南风貌,也能看见城市的新活力。
华侨新村光明路公厕由建筑师许迪操刀。他曾设计了广州财富天地、惠州大亚湾惠民广场二期等大型项目。
华侨新村光明路公厕建于1988年,是广州现存不多、上世纪至今一直未被拆迁移除,仍然保护完好和正常使用的原位公厕。该公厕的改造便采用了“微改造”的方式,并非拆除重建,虽然后者更省事。
许迪认为,要对城市历史有所交代,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公厕周边要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绿岛,饶有岭南特色。
这个公厕远看像一座很具现代感的城市雕塑,走近又能感受到建筑保留的用心良苦。颇具现代感的“红衣”将公厕包裹起来,墙面上的窗花、阳台支柱既体现了建筑的一部分历史感,又极具岭南特色。
除了外观之外,“微改造”的公厕按全市统一标准,该配的配,保持功能完善,增加女厕数量,为群众提供如厕新体验。
探索具有广州本地特色的原位公厕“微改造”,是广州以“微改造”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公厕改造方面的实践。摆在广州“厕所革命”面前的另一大挑战是经费问题。
“厕所革命”之前,广州的公厕管养面临着多头管理的局面,不同场景的公厕归属不同部门管理,标准不统一,品质提升难。正是因为在“厕所革命”后,明确了城市管理部门为主导牵头单位,公厕建设、管养水平才迎来了系统性、全方位的提升。
作为市场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广州能否探索出一条官方主导、市场参与的公厕管养模式,在品质不降的前提下,减少财政压力,考验智慧和耐力。
草芳围公厕是全市首个实行“以厕养厕”的环卫公厕。
广州海珠区的草芳围公厕以猪猪侠为主题。走进公厕,随处可见“猪猪侠”“菲菲公主”等动漫元素。这是全市首个实行“以厕养厕”的环卫公厕,由企业负责该公厕的保洁工作和日常管养经费。该项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真正实现了政府减负、企业获利、老百姓养成按需取纸习惯的三方共赢局面。
广州城管表示,广州将继续积极探索通过采取扫码取纸、户外广告点位出让和设置无人售货机、咖啡屋等措施,建立长效管养工作机制,为公厕的建设与管养提供足额的、可持续的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