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 长者助手 登录
搜索
  • 微博
  • 微信号
  • 手机版
  •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 穗好办
    • 关注 · 穗好办
  • 智能问答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城管科技 > 科技创新
打印|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新背景下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发展思考与探讨
创建时间: 2025-01-15 14:01 信息来源: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浏览次数: -
 

  一、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分析

  (一)产业政策

  我国的基础建设规模在全球排名靠前,建筑垃圾的无序堆放处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持续增加。建筑垃圾的复杂成分使其潜在资源价值很少被重视,分类处理难度较大,与绿色低碳理念不符。在“双碳”目标下,我国推动绿色建造和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经过长期实践已初步取得成效。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以支持绿色建造和低碳发展。2015年提出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使用。2019年提出“无废城市”试点,为建筑垃圾管理提供新思路。2021年要求鼓励使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目标是2025年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2022年强调加强建筑垃圾的精细化分类和高质量再生建材的生产使用,规范监管流程。这些政策体现了我国对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的承诺。

  为响应国家政策,各省市积极推动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发展。2022年,天津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促进园区低碳循环和建筑垃圾高值化利用。海南计划到2024年实现建筑垃圾100%安全处置和80%以上综合利用率。河北要求在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产品,公路和混凝土企业优先使用再生骨料。

  (二)产业技术

  20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研究绿色建造,重点在建筑周期内减少废弃物,保护环境和健康。各国通过政策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减少能源消耗。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基本达到99%以上,其主要从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来减少建筑废弃物。美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已经超过95%,其中建筑垃圾的75%做成再生产品使用,主要靠政府制订相关政策来监管鼓励。德国具有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及其完善的产业链,目前已基本实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和循环利用。

  国外M Sawazaki研究团队通过石膏板和扇贝壳固化建筑垃圾,实现了资源化利用。K Balakrishnan等人利用钡作为催化剂改良建筑废石,有效促进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K Tamanna等人研究了废灰作为水泥或骨料的替代品,证实了其可靠性和利用潜力。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关注建筑垃圾管理、技术应用和资源化利用,取得了一定进展。肖建庄从循环经济角度探讨了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和最佳处理模式;赵平提倡现场处理建筑垃圾,认为该模式在特定情况下前景广阔;梁勇分析了国内外处理设备,为我国处理工艺提供了经验;尹博文通过制备再生骨料并使用,证明了其满足标准要求,为建筑垃圾利用提供了参考;孙金坤分析了国内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效率和质量;张亮等研究了处理工艺的碳减排效益,强调了精细物理分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国内学者对建筑垃圾不同方向都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前进的动力。

  二、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历史机遇及面临挑战

  (一)历史机遇

  1.建筑行业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蓬勃兴起,建筑垃圾产生量显著增加。根据预测,“十四五”期间建筑垃圾年增速约为5%,到2025年总量可能突破40亿吨,而资源化利用率仅为8%—12%。为实现“无废城市”目标,预计到2025年,约100个地市将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30%的考核目标,这为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2.国家双碳政策的落实

  推进建筑绿色发展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国家政策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列为重点任务。绿色建造通过减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生产绿色建筑产品,助力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

  绿色建造与传统建造相比,建立了一个循环产业链,包括原材料生产、建筑加工、使用、废弃物处理和再生产品使用。这一模式参与方多、技术要求高、协调难度大,需要产业链各环节高效协同,确保整体效率,促进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发展。

  3.技术发展的创新

  利用建筑垃圾制备再生产品是资源化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进步,出现了高效处理方法和设备,提升了筛选砂石骨料的性能,使再生产品满足相关指标要求,显著降低了绿色建造的生产成本。

  (二)面临挑战

  建筑垃圾处理涉及多个部门和企业,首先在源头控制上,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政策不完善,政府关于建筑资源化监督管理的机构设置不明确,出现多头管理现象,对源头的合理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建筑垃圾处理因技术限制和复杂性,需精细化的处理技术和设备支持,导致生产线成本高,产能不足。原料供应不稳定,信息不畅,再生产品销售难,提高了处理成本,使再生企业经营困难。

  最后,由于建筑垃圾处理产业较新,国内创新技术不完善,加上政策补贴不足,相关企业资金和技术支持有限。同时建筑垃圾处理产业涉及环境、建材等多学科协作,缺乏系统研究,导致技术研发与生产脱节,造成资源化率低。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虽有一定的进展,但存在政策、成本和技术挑战等方面的问题。未来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多学科技术合作,迎接新挑战,推动建筑垃圾处理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策略及优化建议

  (一)产生阶段

  政府应加强对建筑垃圾处理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规范管理,激励企业投资研发绿色技术,提高建筑垃圾处理效率,并通过补贴和奖励政策降低成本。同时,需要制定法规和标准,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1.设计阶段

  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最早要从设计阶段开始,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通过生产预构配件等方式减少建材的损耗,达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

  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建筑垃圾产生的直接来源,管理不善如计算错误或材料浪费会增加垃圾量。因此,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提高工人环保意识,准确估算材料需求,对减少建筑垃圾至关重要。

  (二)处理阶段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业发展较晚,且种类繁多,分离难度大。相关企业需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处理设备应选用高效的振动和电磁分选设备,以减少人工分拣,提升工作效率和原料质量。

  (三)资源化利用阶段

  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建筑垃圾处理行业需要增加对绿色建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跨学科合作,并建立共享资源和合作的机制,以形成循环经济模式,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并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

  目前,我国在绿色建材的研发和应用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技术创新尤为重要。现在市场上绿色建材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1)新型低碳胶凝材料

  煅烧黏土与石灰石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LC3水泥具有良好的性能,能有效保护钢筋、抗氯离子侵入、减少碱激发反应、在硫酸盐环境中耐久性好、抗碳化性能强。碱激发胶凝材料,以其低能耗、少排放、耐化学侵蚀、耐高温和早强化学特性,在工程中得到应用。我国在绿色建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处于初级阶段,需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2)绿色装饰混凝土

  透水混凝土、植生混凝土和3D打印混凝土是绿色装饰混凝土的代表,已在国外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关注点主要集中在3D打印混凝土上,它主要由胶凝材料、骨料、纤维、外加剂和水等配制而成,可以通过添加不同材料来平衡3D打印混凝土的可挤出性和可建造性、改善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和各项性能。

  3)绿色墙体材料

  可以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制备再生产品,如利用再生微粉等制备绿色无机墙体保温材料,实现更佳的保温效果,降低消防风险。

  4)绿色建筑玻璃

  绿色节能玻璃可以为建筑节约30%的能耗,多用在夏热冬冷地区,解决外建筑外遮阳的难题。

  5)绿色建筑陶瓷

  绿色建筑陶瓷主要指的是陶瓷透水砖、抗菌陶瓷、太阳能瓷砖等,其主要用途是作为内墙装饰、外墙装饰、幕墙饰面等。

  结论

  绿色建材作为我国达成“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的一环,促进建筑垃圾产业化的发展,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天然骨料砂石短缺的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符合我国“十四五”经济发展规划。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应立足根本,制定阶段性对应政策,贯彻国家双碳策略,加强源头减量监管,研究应用绿色建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助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主办: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贤思街34号  邮编:510030

备案号:粤ICP备10079992号-3  网站标识码:4401000054  

版权所有: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