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管部门今年积极推进垃圾收集、转运站的改造升级,通过分区处理和新技术的应用,珠江国际纺织城垃圾站的除臭和处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分区处理让除臭更有效
珠江国际纺织城的垃圾压缩站经过改造,外观与周边建筑协调,垃圾压缩站内部设置卸料区、压缩区和转运区,垃圾压缩站提升改造前垃圾处理量仅约60吨/天,改造后处理能力大幅提升,日均处理量最高可达400吨,能够承担更大范围的垃圾转运工作。

该垃圾压缩站通过提升改造,将原本没有分隔的压缩站内部规范按三级划分,将一级臭源(垃圾装填区)、二级臭源(推头与车厢连接区)用防臭卷帘完全阻隔分离,最大限度增强负压和喷淋除臭的工作效率。同时,在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不再通过明渠排放,而是通过压缩机内部的暗渠到达沉砂池过滤后再排入三级沉淀池,最终进入市政管网。这样处理最大限度地将污水产生的臭气密闭于暗渠内排放,也进一步减少了臭味在空气中的扩散。
除了对压缩站进行三级划分外,压缩站还采用低碳环保新能源全密闭中型、小型压缩车将垃圾转运进站,取代之前用的传统电动三轮车。传统电动三轮车转运效率低,转运途中易跑冒滴漏,造成环境卫生二次污染,增加了压缩站整体环境卫生、臭气治理的难度。现在使用全密闭中型、小型压缩车,能提高收运效能,缩短吊装点垃圾停留时间,减少污水排放等问题,还能缓解吊装点周边的交通压力。

资源收集中心实现生活垃圾“投存放”一体
瑞宝街产业以布匹加工和物流仓储为主,市容环境卫生问题多而复杂,治理难度较大。因此该街道的垃圾收储任务也更加繁重。2023年起,瑞宝街建成了两座大型环卫驿站,分别位于三社试点区和资源收集中心,均实现了生活垃圾“投存放”一体的功能。
瑞宝街资源收集中心提升改造后划分为五个区域:冲洗、装卸、存放、投放、工具区。门前装卸区装有除臭设备和灭蝇灯,可以有效解决垃圾转运的臭味,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全市130个站点将于今年11月底完成改造
目前,广州已选取位于居民区周边的30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和100座生活垃圾收集站作为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升级改造点位。其中,5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和17座生活垃圾收集站已经升级改造完成,其他站点于今年11月底全面改造完成。
据悉,在此次改造过程中,各区将把治理垃圾收集、转运站臭气噪音扰民作为重点,一方面通过采购和安装先进的除臭设备,确保臭气达标排放,减少臭气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安装橡胶垫块等措施,减少噪音产生,进一步改善周边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