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街头乱扔垃圾、乱摆乱卖、开泥头车沿街撒漏等行为,千万不要以为没人发现,一双“智慧眼睛”,可能已“锁定”有损市容环境的一幕。4月24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历经三年研发的城管视频智能分析系统(以下简称“智能系统”),授予白云区城管部门使用,并在广州市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心向媒体演示该系统。透过演示案例,记者发现有损市容环境的违法行为将更容易被发现,城管执法人员也因科技的介入减轻工作负担。

不用耗眼力盯梢视频监控 智能系统自动抓拍
4月24日上午,在广州市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心工作的城管执法人员,收到来自智能系统推送过来的一批照片。这批照片,源自分布在广州街头的视频监控信号,所有照片均用一个黄色方框,划出可能存在有损市容环境的内容。
“看起来有占道经营行为。”一名城管执法人员从推送过来的照片中,发现黄埔区港湾路和增城区帝园路,黄色方框均“锁定”了有人在街面摆摊的一幕。城管执法人员根据照片在电脑前立案,并将相关案件信息在线转交至黄埔和增城两区城管部门。大约10分钟后,黄埔和增城两地城管部门回应,街面的巡逻人员已对占道经营行为进行处理。
“智能系统投入使用后,我们的工作相比以往轻松了。”负责将案件转交至黄埔和增城的一名广州市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心城管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该中心目前接入了超过10万路广州各地的视频监控信号。虽然广州不少地方已被视频监控覆盖,但想从视频监控中发现有损市容环境行为,过去仍需要监控指挥中心的执法人员人眼盯梢每一路视频。如今智能系统能通过10万路视频监控,自动抓拍有损市容环境行为,并将抓拍照片推送给监控指挥中心的城管执法人员,执法人员的“眼力负担”减轻了,案件转交给基层处理的效率也大大提升。

九类有损市容环境行为 可实现抓拍识别报警
“一些严重损害市容环境的违法行为,通过智能系统被记录。搭配其他具有科技含量的监控设施,还能进一步消除违法行为对市容的影响。”通过翻查执法档案,监控指挥中心的城管执法人员,找到一桩泥头车余泥撒漏的案件。只见一辆泥头车在4月23日于黄埔区开创大道行驶时,被智能系统通过道路交通监控,自动抓拍后仓未密闭余泥外溢现象。执法人员查看智能系统推送的照片后发现,开创大道已有余泥撒漏污染。通过安装在泥头车上的GPS系统和车载视频监控,涉嫌违法撒漏的泥头车行车轨迹亦自动生成。通过这些资料,监控指挥中心通知黄埔区城管部门查处违法泥头车并消除余泥撒漏污染。黄埔区城管部门接报后找到泥头车并作查处,环卫部门根据行车轨迹沿路清理该泥头车撒漏的余泥。
据悉,这套智能系统由广州城管提供执法场景,科技企业提供大数据和图像识别技术,双方于2018年起合作研发。通过三年的研发推进,智能系统目前已可对店外经营、占道广告、游商小贩、乱扔乱倒、乱堆物料、垃圾满溢、垃圾暴露、沿街晾晒以及余泥渣土超载运输等9类有损市容环境行为进行自动抓拍、自动识别、自动报警。目前智能系统每天可通过10万路视频信号,自动抓拍3万张照片,并自动识别1000张有效照片推送给执法人员。通过人工核验,这1000张照片约可供100件城管案件进行立案。

这套系统不仅减轻了执法人员负担,也符合新冠疫情期间的城管执法场景。采用视频执法取证,减少了执法人员暴露街头直面风险执法现场的几率。由于广州接下来将进入复学复课季,市城管部门计划调动更多学校周边的视频监控,
自动抓拍可能存在的乱摆卖和垃圾桶垃圾满溢问题,让复课的师生享受良好的市容环境。
为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白云区城管部门在市级城管的安排下也用上了智能系统。广州市级城管接下来还将让更多区级城管也用上智能系统,不仅让更多基层城市管理部门插上智慧翅膀,还能帮助智慧系统“学习”更多城市管理环境。智能系统锁定有损市容环境行为日后将更精准,可自动抓拍的行为将更多。今后将会继续跟科技企业合作,将更多有损市容环境行为加入智能系统。以后不仅不止9类有损市容环境行为可自动抓拍,还有望通过翻查监控记录,找到破坏市容环境行为的人,提升执法震慑力。
链接:https://www.360kuai.com/pc/956df35600a91b656?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