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全市上下通过一年努力,创出一项超官方预期的成绩。9月17日,广州市城管部门和厨余垃圾处理单位,在琶洲广交会展馆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环博会广州展厨余垃圾处理前沿技术论坛上,通报了广州垃圾分类最新情况。据悉,广州市民的厨余垃圾分类准确率,目前已优于官方预期水平。更多厨余垃圾被分出,除进一步帮助广州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外,还彰显了城市文明。
天河区海滨花园小区居民下楼投放垃圾
厨余垃圾纯度优于预期 处理厂不用“吃粗粮”
今年7月,对集中处理广州中心城区六区厨余垃圾的广州东部生物质综合处理厂(以下简称“东部处理厂”)
进行的进场垃圾成分分析,广州厨余垃圾杂质含量约为19%。这意味着广州中心城区六区,居民按要求分类破袋投放的厨余垃圾,精准度达到81%。按照东部处理厂对经压榨筛出无法厌氧消化处理的杂质测算,进厂厨余垃圾中大约有20%的筛上物,该数据意味着广州中心城区六区,厨余垃圾分类精准度达80%。
上面这两组数据,均显示广州目前的厨余垃圾分类水平优于官方预期。考虑到市民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是渐进过程,市城管部门和东部处理厂运营方,曾对进厂厨余垃圾设定25%的杂质率,即东部处理厂的厨余垃圾处理机,可承受进厂厨余垃圾中含有25%的非厨余垃圾。在实际运营中,厂方尽管发现压榨筛查等工序下,会有调味品瓶罐、罐头和饮料罐、塑料袋等厨房垃圾被筛出,但总体上大部分进厂的还是比较干净的厨余垃圾,“市城管部门一开始让我们做好‘吃粗粮’的准备,但全市上下齐努力,进厂的厨余垃圾目前是‘精粮’。运营东部处理厂的负责人张卓介绍。
齐努力分类创佳绩 解决垃圾围城问题
据悉,分出优于官方预期纯度的厨余垃圾,离不开广州全市的努力。去年7月起,广州全面推行居住小区楼道撤桶制度,全市8369个居住小区按照政府指引,2019年年底前实现生活垃圾楼道撤桶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为强化分类效果,不少小区还落实守桶员督导制度,党员志愿者、物管工作人员、市政环卫工人、专业垃圾分类运营商等人员,或专职或志愿守在各小区垃圾桶点前,指导并监督居民分类投放垃圾。不少小区居民克服了楼道撤桶后垃圾投放上的略有不便,在有效督导下破袋准确分类出厨余垃圾,让小区实现过去多年都未实现的厨余垃圾分类零的突破。也因垃圾桶不再在楼道设置,不少小区的楼道因此告别脏乱的过去。当投放时间结束后,广州不少街道还建立垃圾分类督导制度,由基层环卫作业人员对当天各小区装桶的厨余垃圾拍照并上传微信群接受检查,确保每一桶最终装车的厨余垃圾的纯度。目前,广州已形成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过程中的全流程分类把关机制。
广州生物质处理厂厨余垃圾被分类集中处理
厨余垃圾具有有机易腐、含水量大、成分复杂等特点。广州生活垃圾成分中有机物占比超过50%,当中不少有机物为未分类的餐饮和厨余类垃圾。广州此前曾以填埋作为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式,混有厨余垃圾的填埋堆体不仅因厨余垃圾发酵而散发臭味,还因厨余垃圾易腐和含水量大的特点易酿地下水污染堆体不稳定等隐患。虽然广州已新建设不少焚烧处理设施,烟气处理系统也为减缓厨余垃圾不充分燃烧产生二噁英而努力,但含水量大的厨余垃圾热值低影响焚烧发电效果。目前,多种生化处理技术已在广州落地。更高纯度的厨余垃圾被分类出来,可解决因分类不彻底和技术不成熟而产生的垃圾围城问题。
据悉,广州目前已具备日处理3300吨厨余垃圾能力,预计到2022年日处理能力将提升至575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