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随着垃圾分类推进,大量垃圾转运站处规划建设中,转运站污水具有有机污染物、氨氮浓度高,臭味大特点,须进行处理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问题。
二、转运站污水水质和排放标准
(一)污水水质
生活垃圾挤压出来的沥液与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水质相似,但转运站有大量清洗水和其它排水混入,所以污水浓度一般低于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典型垃圾转运站污水水质见表1。

(二)污水排放标准
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后一般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其排放标准多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或《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也有地区执行较严格地方排放标准。
三、转运站污水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转运站污水处理现状
垃圾转运站污水大多执行纳管排放标准,典型处理工艺为“除油+沉淀+厌氧+生化处理”,生化出水后直排城市污水处理厂。
转运站多位于居民区附近,厌氧处理产生沼气存在巨大安全隐患,许多地区明确不得采用厌氧处理工艺,为达到COD高效去除目的,普遍采用“混凝沉淀(气浮)”或“水解酸化”处理工艺,但COD去除效果不佳。
(二)存在问题
1.行业对转运站污水处理问题关注少,缺少针对性技术措施。
2.转运站污水处理建设起步晚,目前较少有针对性标准和规范指导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
3.转运站多位于城市生活区,受环境安全问题等诸多因素影响,许多地区不能设置厌氧处理设施,COD高效降解成为难点。
4.由于COD无法高效去除,生化处理系统高负荷运行,导致污水处理系统能耗普遍偏高,运行成本高。
5.一些项目深度处理采用膜分离技术,但浓缩液无法有效处置,膜分离工艺受影响。
6.二次污染问题严重,噪音、气味等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四、转运站污水处理工艺
(一)污水处理工艺确定原则
1.转运站污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高,不能采用厌氧处理工艺前提下,须先解决COD高效去除,取代常规厌氧处理。
2.转运站污水属典型有机废水,可生化性好,生化处理是最简单、经济、高效的工艺,污水处理应以生化处理为核心。
3.转运站自身无法消纳浓缩液,污水处理应优先采用非膜法处理工艺,从根本上解决浓缩液问题。
4.污水处理运行管理须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5.化学药剂运输、储存和使用对周边环境影响大,在满足处理效果前提下,应优先考虑不投加药剂或小剂量药剂污水处理工艺。
(二)污水处理总体工艺

污水处理应采用“预处理+COD高效去除+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其最大特点是不采用厌氧处理,彻底杜绝沼气带来的安全隐患。
(三)污水处理各单元分析
1.预处理
(1)水质水量调节
受垃圾压缩影响,转运站污水产生量呈现较大波动性,需设置调节池进行水量和水质调节。
(2)块状颗粒物质的去除
转运站污水含有一定量漂浮物和块状物,应采用篮式或袋式过滤器。
(3)除砂
转运站污水含有大量砂粒物质,除砂宜采用旋流除砂器等装置。
(4)除油
转运站污水含有一定油脂类物质,隔油和气浮可有效去除污水中浮油、细小油珠和乳化油等。

2.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转运站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可采用生物吸附法,在短时内将污水中有机物吸附于活性污泥上,后进行部分降解,产生生物污泥在沉淀池中沉降后送至焚烧厂处理,实现可再生资源重复利用、低碳排放目标。
生物吸附工艺具有如下特点:
(1)常温下运行不需加热,池容小,特别适合有机物浓度高的垃圾渗滤液;
(2)有机物去除率高,COD去除率50%—80%,SS去除率60%—80%,对污水中重金属具有良好去除效果;
(3)生物吸附为独立系统,对后续MBR及深度处理基本无影响,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4)相比于厌氧反应,系统内基本无氨化反应发生,氨氮浓度不会升高,有利后续脱氮处理。

3.生化处理
生化处理是转运站污水处理核心,膜生物反应器(MBR)具有混合液浓度高、处理效果良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许多实际案例证明,MBR工艺应用于转运站污水处理,运行稳定、效果良好,出水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转运站污水处理无论外置式(管式)膜生物反应器或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都能满足处理效果要求。但由于处理规模普遍较小,管式膜配置困难、能耗高,且需设在室内。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具有能耗低、配置灵活方便等特点,且膜池可与生物池合建,占地小,针对转运站特点,宜采用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
4.深度处理
对于执行较严格排放标准,如MBR出水COD不能满足排放标准要求,须进行深度处理方能达到排放标准要求,深度处理宜采用高级氧化法,高级氧化法比较成熟的工艺有芬顿和臭氧氧化法。

如排放标准对总氮有更高要求,在解决COD达标排放基础上,应设置深度脱氮设施,确保总氮达标排放。深度脱氮处理可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反硝化滤池、深床反硝化滤池和自养型反硝化滤池等,均能达到良好处理效果。

五、不同规模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一)大型垃圾转运站
大型垃圾转运站一般远离居民区,多允许采用厌氧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可采用“除油+厌氧+MBR+深度处理”工艺,也可采用“除油+生物吸附+MBR+深度处理”工艺。
(二)中小型垃圾转运站
中小型垃圾转运站一般位于居民区附近,环境质量要求高,不宜采用厌氧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可采用“除油+生物吸附+MBR”工艺,宜优先考虑采用装配式设备,具有占地小、安装便捷、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
六、其它影响因素分析
(一)垃圾分类的影响
垃圾分类实施导致转运站污水量大幅下降,同时污水中有机质含量降低,对污水处理影响大。
(二)地下式转运站
地下式转运站污水处理对臭气和噪音处理、化学品运输、储存、使用以及消防安全等安全和环境问题提出更高要求。
七、结语
(一)转运站厌氧处理工艺受限制,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生物吸附工艺,可高效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悬浮固体;
(二)转运站污水处理应以生化处理为核心,优先采用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MBR);
(三)转运站自身无法消纳膜分离系统产生的浓缩液,深度处理应优先考虑采用非膜法处理工艺;
(四)大中型不同规模转运站污水处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处理工艺;
(五)一体化设备须保证工艺流程可行、设计参数合理和基本功能齐全;
(六)垃圾分类和地下式转运站对污水处理影响大,须充分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来源:中环协工程管理专委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