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用“绣花精神”精细管理城市
近年来,南宁市顺应智慧化改革浪潮,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以解决城市管理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大胆创新智慧城市治理,努力用“绣花精神”精细管理城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同时,业内人士指出,针对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不足等目前面临的困难,需要通过建立数据资源共享长效维护机制、完善监管制度建设等举措来尽快化解。
新型智慧城市聚焦市民服务
今年1月23日13时许,一辆建筑垃圾运输车驶出工地,这辆车明显超高,而且密闭不严,随时可能洒落垃圾。这一情景很快被位于南宁西乡塘区的视频监控捕捉到。后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立案并推送至城区特勤大队,执法人员随即前去处理,对司机进行了处罚,并于当日下午3点13分反馈处置结果。
南宁是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之一,也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为了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17年南宁市发改委印发《2017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按照“政府主导、共建共享、开放创新”原则,构建“一朵云、五平台、多维应用”的技术架构,以政务数据的整合和开放共享为抓手,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面向市民服务应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智慧南宁”建设新突破。
例如,针对责任不清问题,建立了符合本地需求的数字城管系统,实现网格管理全覆盖;针对扬尘污染治理源头难控问题,开发了“慧眼”系统,实现对工地、消纳场和运输线路“两点一线”指挥管控;针对基层城市管理事多、人杂等问题,在城区层面探索以“青秀通”为代表的“互联网+城管”治理模式。
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梁勇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南宁数字城管案件立案量由2013年上半年的月均7.3万件降至2018年的月均3.11万件,降幅达57.4%,广告乱贴、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工地乱象等“五乱”问题大幅下降。
2018年1月19日,南宁正式上线“爱南宁APP”,汇集了各部门的便民应用,建成了统一的“用户中心、信用中心、支付中心”,实现用户身份的统一认证、信用信息与信用场景的对接、多元化的在线支付手段,为南宁居民提供涵盖政务服务、城市生活、交通出行、卫生健康四大板块的信息及服务。此外,南宁启动“一码通城”项目,汇集全市各个生活场景的互联网票务系统,实现一个二维码“玩转”南宁。
依托“一朵云”推进数据整合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南宁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其一,整体仍处于探索阶段。南宁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多个方面,譬如目前智慧城管建设成效还局限在扬尘治理等重点领域上,统筹应用率相对较低。
其二,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领域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目前南宁各城区城管队员执法装备老旧,两违、矿山、水上等执法领域信息化建设仍是空白。
其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不足。目前智慧城市管理各领域资源整合和共享推进仍未形成体系,数据开发利用不足,无法灵活运用和二次开发,难以满足城市管理和服务需要。
受访基层干部建议,在数据整合上需以构建“一朵云”为中心,建立数据资源共享长效维护机制,确保数据整合和共享的安全可靠和持续运行。同时,应统筹安排项目建设经费,加大对城市管理执法领域信息化建设投入,保障城市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和运行维护有效运行。
他们还建议,完善监管制度建设,优化“智慧南宁”健康发展软环境,多管齐下构筑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确保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实现“数据跑路”代替“人跑腿”,真正打破信息孤岛。
南宁市青秀区城管局局长杨昌武认为,应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便捷渠道,构建全民参与的智慧城市多元治理新格局。(摘自 搜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