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埔区结合人脸识别、精准溯源、社区生态等科技元素,不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信息化、科技化,探索构建垃圾分类全链条现代化治理格局,为市民群众办好“家门口的实事”。
联和街:打造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开设年花年桔复种课程
2019年,在黄埔区城管部门指导下,联和街道将分类宣教与科技创新结合,对基地升级改造,打造垃圾分类宣教示范基地。基地发挥宣传教育功能,日常面向居民及企业开放,已接待上万人次参观,使垃圾分类真正成为新时尚。
(图:联和街道垃圾分类宣教馆)
基地设有垃圾分类宣教馆、果蔬酵素制作展示区、旧家具交易平台、大件家具拆解区。垃圾分类宣教馆内引入智能语音机器人,实现垃圾分类知识人机即时问答,并可作场馆引导及讲解使用;打造体感交互游戏,将垃圾分类宣教融于游戏体验中,测试垃圾分类宣教的效果。每月更新数据成果墙,可回收物、餐饮、厨余、其他垃圾历史数据可视化。
每月回收废木材、废玻璃80吨。据介绍,联和街规划2条收运路线,以街道保洁队伍为清运、拆解主力军,每日收集、拆解、保存各片区低值可回收物并定时送至大件拆解基地。该基地划分操作、存放、休息功能区,形成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收运、拆解、清运流程标准化。每月回收废木材、废玻璃等多达80吨。
(图:环卫工人大件废弃物拆解中)
垃圾分类“智慧屏”可远程喊话。巩固垃圾分类成果,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联和街推动投放点优化提升,已打造10个生活垃圾分类星级投放点。星级投放点采用美观、耐用、易清洁的环保材料建造,配置足够数量分类垃圾桶,风格与周边环境整体协调,用绿植点缀,打造赏心悦目的良好投放环境。联和街在分类指导中心设有垃圾分类监控指挥中心,实现管理智能化、可视化、精细化。黄陂新村星级投放点引入垃圾分类智能监控系统后,通过九宫格监控大屏,可实时监控投放点情况,通过智能屏幕还能随时与居民对讲。星级投放点旁可见垃圾分类“智慧屏”,该屏与大数据后台连接,可实时显示该区域每月垃圾分类相关数据,并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进行表彰,对一些不文明投放行为精准溯源,起到宣传、警示作用。
(图:馆内智能垃圾分类机器人)
“两网融合”彩虹站助力资源回收。为创新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机制,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围,黄埔区积极推进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位于联和街黄陂社区的彩虹站就是这样一处“两网融合”点。彩虹站外观醒目,站内不仅可回收常见的10余类可回收物,还设有环卫驿站、低值资源回收功能区。它和定时投放点是同一套后台系统,账号可以通用。居民在注册时,一户人家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上传全家人照片后,即可实现全家人人脸识别投放。设备识别人脸后,会自动打开投放口,减少居民投放过程中的直接接触。站点内设智能称重,根据不同可回收物回收价格,投放结束后,居民可马上在系统账号收到回收金额,即彩虹金或彩虹分,彩虹分可用于获取社区服务。即时结算和每日开放的运营模式,可有效避免过去的“三轮回收”模式导致家里废品堆积等问题。
(图:“两网融合”彩虹站)
“一米菜园”体验年花年桔复种。黄陂新村循环生态园是一个重在“体验”的垃圾分类宣教实践区,定期开展生态环保体验活动。体验室可提供教学体验、分类流程展示、低值资源艺术品展示等。据介绍,今年9月份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学习垃圾分类。契合“双减”及劳动课主题,联和街在园内精心设置了生态体验种植区,为周边中小学生、亲子家庭提供绿植蔬果、年花年桔复种体验。来参观循环生态园的学校师生,可认领“一米菜园”作为科普课程及劳动课体验区,获得每班约5㎡的菜地管理权,携带种子,根据建议指导进行种植,到期可收获这块地上的所有作物。
(图:黄陂新村循环生态园)
(图:生态园垃圾分类体验室)
(图:体验室内小朋友废物利用的作品展示)
龙湖街:探索构建农村地区垃圾分类新闭环
黄埔区龙湖街迳下村不仅是知识城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村,也是农村特色垃圾分类的示范村。2021年初,迳下村将垃圾分类与特色精品村有机融合,陆续建设了“两网融合”网点、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屋、垃圾分类宣教馆、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等设施,采取“户分类、村收集、街转运、站处理”的处理体系,创新性在村内实施闭环式垃圾分类收集。
现在,每天早、晚7:00至8:30两个时段,环卫工人采取“定时定点移动式”收运方式,收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现场检查分类准确性。分类好的厨余垃圾运送至村口的“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屋”进行就地减量处理,处理机通过将其脱水、搅拌、加热、降解,再高温好氧发酵为绿色无公害的肥料。肥料将被运输至龙湖街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投入使用,也可由村民少量领取用于家庭种植,由村产出,为村所用,村内循环。目前因周边旧改或拆迁,厨余垃圾产生量少,处理量大幅下降,约处理厨余垃圾0.5吨/天,产生肥料量约100公斤/天(该设备日处理能力为3吨)。错过定时定点投放时间,村民自行将垃圾投放到误时投放点,误时投放点现场设置了公示牌、遮雨棚、分类指引、洗手盆、洗手液及干手机,提升了居民的垃圾投放体验。
迳下村的“两网融合”网点包括环卫驿站和资源回收站两大块,环卫驿站是由原来的无障碍公厕改造而成,里面放置环卫工人的休息家具以及保洁工具;资源回收站内设有可回收物5小分类,便于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
此外,在迳下村助农中心一楼设立“垃圾分类宣教馆”。外墙是迳下村生活垃圾分类流程体系的概述,室内由党建引领、龙湖街垃圾分类历程及各种科普知识模块构成,是一个集科普、趣味、互动性为一体的体验馆,通过丰富的活动更好地让村民参观、体验、了解到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助农中心对面设置了一套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该设备由四个可回收物投放箱组成,分别为纸类回收、织物回收、金属回收和其他瓶类物品回收。在鼓励居民对可回收物进行精准分类投放的同时,系统后台根据登录信息可以进行精准溯源、数量统计。村民可以将可回收物投放至回收箱称重积分,利用积分去兑换自己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或饮品。
龙湖街将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抓实抓牢,制定完善了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及奖惩措施,将农户垃圾分类开展情况与环境友好家庭评选挂钩,对分类不到位的家庭,取消评先选优资格,对开展情况良好的“标兵户”,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高标准打造各类兼具分类和宣传功能的分类收集点、环保驿站,连点成线,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一点一滴养成分类好习惯。
(图:龙湖街“垃圾分类宣教馆”、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