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在GB11174-1997《液化石油气》等有关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市管道液化石油气运行的经验,规定了广州市管道液化石油气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广州市市政园林局提出。
本标准由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广州市燃气行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国桓、阳正东、孙绍广。
本标准于2010年首次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州市供应管道液化石油气(气态)的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广州市各生产经营供应管道液化石油气(气态)企业的质量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9052.1 油气田液化石油气
GB 11174 液化石油气
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T 10410 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常量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法
GB/T 11133 液化石油气产品水含量测定法
GB/T 12576 液化石油气蒸气压和相对密度及辛烷值计算法
GB/T 13611 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
CJ/T 259 城镇燃气用二甲醚
SH/T 0125 液化石油气硫化氢试验法(乙酸铅法)
SH/T 0221 液化石油气密度或相对密度测定法(压力密度计法)
SH/T 0222 液化石油气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
SH/T 0232 液化石油气铜片腐蚀试验法
SH/T 0233 液化石油气采样法
SY/T 7509 液化石油气残留物测定法
3 管道液化石油气(气态)的质量要求
3.1 管道液化石油气(气态)的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表1 管道液化石油气(气态)质量指标(15℃,101.325kPa,干)
项目 |
质量指标 |
试验方法 |
|
热值/( |
>97.57 |
本附录B |
|
>105.92 |
|||
华白数/( |
68.14~80.79 |
||
72.86~87.53 |
|||
硫化氢含量/( |
<19 |
SH/T 0125 |
|
总硫含量/( |
<325 |
SH/T 0222 |
|
|
<2.8 |
GB/T 10410 |
|
|
<2.8 |
GB/T 10410 |
|
臭味剂含量/( |
符合GB50028要求 |
|
|
二甲醚 % (v/ v) |
无 |
CJ/T 259-附录A |
|
密度/( |
2.117~2.547 |
本附录B |
|
相对密度(空气=1) |
1.727~2.079 |
||
烃露点/(℃) |
<11.0 |
本附录B |
3.2 供给工业用户或其他用户的管道液化石油气(气态)质量指标有特殊要求时,供应商和用户应签订合同约定。
4 管道液化石油气(气态)质量检测要求
4.1 供气能力大于300m3/d(0℃,101.325kPa)的气化站,应配置热值仪在燃气出口总管上设置取样点进行连续检测。
4.2 生产经营单位采购液化石油气时,应有供应商提供的《出厂产品检测分析报告单》。对不同的批次(罐)和生产厂家产品没有《出厂产品检测分析报告单》时,应送样检测或自检。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燃气加臭剂要求和液化石油气质量指标
A.1 城镇燃气加臭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加臭剂和燃气混合在一起后应具有特殊的臭味;
二、加臭剂不应对人体、管道或与其接触的材料有害;
三、加臭剂的燃烧产物不应对人体呼吸有害,并不应腐蚀或伤害与此燃烧产物经常接触的材料;
四、加臭剂溶解于水的程度不应大于2.5%(质量分数);
五、加臭剂应有在空气中应能察觉的加臭剂含量指标
A.2 液化石油气质量标准
表A.2 液化石油气质量指标(GB11174-1997)
项目 |
质量指标 |
试验方法 |
密度(15℃, |
报告 |
SH/T 0221 |
蒸气压(37.8℃,kPa) 不大于 |
1380 |
GB/T 6602 |
|
3.0 |
SH/T 0230 |
残留物: 蒸发残留物(ml/100ml) 油渍观察值(ml) |
0.05 通过 |
SY/T 7509 |
铜片腐蚀等级 不大于 |
1 |
SH/T 0232 |
总硫含量( |
343 |
SH/T 0222 |
游 离 水 |
无 |
目测 |
注 1:为确保液化石油气有特殊气味,必要时加入硫醇、硫醚等含硫化物配制的加臭剂。
2:可在测定密度的同时用目测法测定试样是否存在游离水。
表A.3 油气田液化石油气质量指标(GB9052.1-88)
项 目 |
质量标准 |
试验方法 |
||||
商品丙烷 |
商品丁烷 |
商品丙、丁烷混合物 |
||||
通用 |
冬用 |
夏用 |
||||
组分(摩尔%) C C C |
2.5 |
2.0 |
2.0 |
5.0
3.0 |
3.0
5.0 |
GB/T10410 |
37.8℃时蒸气压 不高于 (表压、千帕) |
1430
|
480
|
1430
|
1360
|
GB/T12576
|
|
残留物: 蒸发100毫升的最大残留物量(毫升) |
|
- |
- |
SY/T 7509 |
||
腐蚀: 铜片腐蚀等级 不高于 |
1 |
1 |
1 |
SH/T 0232 |
||
总硫含量(毫克/米 |
340 |
340 |
340 |
SH/T 0222 |
||
游 离 水 |
- |
无 |
无 |
目测(注) |
注: 应用耐压透明器皿观察。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B.1 热值
液化石油气是多种组分的混合气体,其热值、密度和相对密度可根据GB/T 10410标准分析得到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比,再根据查表得到的各单一组分的热值、密度和相对密度乘以相应各组分的体积百分比,通过累加计算出混合气体的热值、密度和相对密度。
计算通式为:
.
.
......
.
式中: — 混合气体的热值(分高热值和低热值)或密度或相对密度,各自单位。
.
......
— 混合气体中各单一组分的热值、密度和相对密度数值,查本附录B.3。
.
.......
— 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比。
B.2 华白指数W和燃烧势CP计算
华白数(华白指数)W按下列公式计算
…………………………………(1)
式中: W — 华白数(分高华白数Ws和低华白数Wi),MJ/m³;
H — 燃气热值(分高热值Hs和低热值Hi),MJ/m³;
注:用高热值计算时称高华白数Ws,用低热值计算时称低华白数Wi。在互换性计算时,应取相同的热值。
S — 燃气相对密度(空气相对密度为1),无单位。
燃烧势CP按下列公式计算:
CP = K × …………………(2)
式中:CP — 燃烧势;
H2 — 燃气中氢体积分数,%;
CmHn — 燃气中除甲烷以外碳氢化合物体积分数,%;
CO 一 燃气中一氧化碳体积分数,%;
CH— 燃气中甲烷体积分数,%;
S — 燃气相对密度(空气相对密度为1)
K — 燃气中氧含量修正系数;
K = 1 + 0.0054 O22
O2 — 燃气中氧体积分数,%。
B.3 烃类混合气体的露点计算
烃类混合气体的露点温度与混合气体的组分、混合比及混合气体总压力有关。
在气体平衡状态下,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气相或液相中的分子成分之和都等于1,必须满足相平衡条件:
式中: — 任一组分在液相中的分子成分(%);
— 任一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子成分(%);
— 相平衡常数。
当已知碳氢化合物混合气体中的各组分的气相分子成分,可用试算法求给定压力下的液化石油气露点温度。计算步骤如下:
(1)先假定该压力下液化石油气的露点温度。
(2)根据给定压力和假设的温度,按计算相平衡常数
;
— 纯组分的蒸气压Pa,(见附表B.3)。
(3)计算出平衡状态下各组分的液相分子成分。
(4)当时,重新假定露点温度,直至
为止。
摘自姜正侯主编《燃气工程技术手册》
例1 已知液化石油气气相分子成份为丙烷56.9%,异丁烷21.55%,正丁烷21.55%,求压力为 时液化石油气的露点。
解:设压力为 (绝压)时液化石油气的露点为0℃,则相平衡常数:
计算各组分液相分子成分:
重新假设露点温度5℃,则得。再假设露点温度为4℃,则得
;按插入法求得液化石油气露点温度4.9℃(
)。
例2 同例1气相分子成分,求压力为 时液化石油气的露点。
解:假设时的露点为10℃,则相平衡常数:
计算各组分液相分子成分:
再假设露点温度为11℃,则液相分子成分总和。
用插入法求得液化石油气露点温度10.4℃()。
表B.3 某些烃类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单位:Pa,绝压)
温度℃ |
丙烷 |
丙烯 |
异丁烷 |
正丁烷 |
丁烯 |
正戊烷 |
-50 |
0.70 |
1.00 |
|
|
|
|
-40 |
1.09 |
1.50 |
|
|
|
|
-30 |
1.64 |
2.16 |
|
|
|
|
-20 |
2.36 |
3.08 |
|
|
|
|
-15 |
2.85 |
3.62 |
0.88 |
0.56 |
0.70 |
|
-10 |
3.38 |
4.23 |
1.07 |
0.68 |
0.86 |
|
-5 |
3.99 |
4.97 |
1.28 |
0.84 |
1.05 |
|
0 |
4.66 |
5.75 |
1.53 |
1.02 |
1.27 |
0.24 |
5 |
5.43 |
6.65 |
1.82 |
1.23 |
1.52 |
0.30 |
10 |
6.29 |
7.65 |
2.15 |
1.46 |
1.82 |
0.37 |
15 |
7.25 |
8.74 |
2.52 |
1.74 |
2.15 |
0.46 |
20 |
8.33 |
9.93 |
2.94 |
2.05 |
2.52 |
0.58 |
25 |
9.51 |
11.32 |
3.41 |
2.40 |
2.95 |
0.67 |
30 |
10.80 |
12.80 |
3.94 |
2.80 |
3.43 |
0.81 |
35 |
12.26 |
14.44 |
4.52 |
3.24 |
3.96 |
0.96 |
40 |
13.82 |
16.23 |
5.13 |
3.74 |
4.56 |
1.14 |
45 |
15.52 |
18.17 |
5.90 |
4.29 |
5.22 |
1.34 |
50 |
17.44 |
20.28 |
6.69 |
4.90 |
5.94 |
1.57 |
55 |
19.43 |
22.57 |
7.59 |
5.57 |
6.38 |
1.83 |
60 |
21.62 |
25.05 |
8.53 |
6.31 |
7.94 |
2.12 |
序 号 |
气体名称 |
分子式 |
分子量M |
摩尔容积 |
密度 |
高热值 |
低热值 |
相对密度 |
|||
0℃ |
15℃ |
0℃ |
15℃ |
15℃ |
|
||||||
1 |
甲烷 |
16.043 |
22.362 |
0.7174 |
39.856 |
37.782 |
35.883 |
34.016 |
0.5548 |
|
|
2 |
乙烷 |
30.070 |
22.187 |
1.3553 |
70.294 |
66.636 |
64.294 |
60.948 |
1.0467 |
|
|
3 |
乙烯 |
28.054 |
22.257 |
1.2605 |
63.405 |
60.105 |
59.412 |
56.321 |
0.9745 |
|
|
4 |
丙烷 |
44.097 |
21.936 |
2.0102 |
100.904 |
95.652 |
92.826 |
87.995 |
1.5496 |
|
|
5 |
丙烯 |
42.081 |
21.990 |
1.9136 |
93.376 |
88.516 |
87.329 |
82.785 |
1.4759 |
|
|
6 |
异丁烷 |
58.124 |
21.598 |
2.6912 |
132.539 |
125.641 |
122.320 |
115.954 |
2.0722 |
|
|
7 |
正丁烷 |
58.124 |
21.504 |
2.7030 |
133.734 |
126.774 |
123.423 |
117.000 |
2.0852 |
|
|
8 |
异丁烯 |
56.108 |
21.607 |
2.5968 |
125.044 |
118.536 |
116.866 |
110.784 |
1.9663 |
|
|
9 |
正丁烯 |
56.108 |
21.607 |
2.5968 |
125.044 |
118.536 |
116.866 |
110.784 |
1.9663 |
|
|
10 |
反丁烯 |
56.108 |
21.607 |
2.5968 |
125.044 |
118.536 |
116.866 |
110.784 |
1.9663 |
|
|
11 |
顺丁烯 |
56.108 |
21.607 |
2.5968 |
125.044 |
118.536 |
116.866 |
110.784 |
1.9663 |
|
|
12 |
异戊烷 |
72.151 |
20.891 |
3.4537 |
169.377 |
159.723 |
156.733 |
147.684 |
2.6575 |
|
|
13 |
乙炔 |
26.038 |
22.176 |
1.1709 |
58.502 |
55.483 |
56.488 |
53.573 |
0.9057 |
|
|
14 |
丁二烯 |
54.092 |
21.504 |
2.5154 |
115.870 |
109.891 |
109.840 |
104.172 |
1.8677 |
|
|
15 |
正戊烷 |
72.151 |
20.891 |
3.4537 |
169.377 |
159.723 |
156.733 |
147.684 |
2.6575 |
|
|
16 |
戊烯 |
70.135 |
21.218 |
3.3055 |
159.211 |
150.996 |
148.837 |
141.157 |
2.556 |
|
|
17 |
氢 |
2.016 |
22.427 |
0.0898 |
12.759 |
12.095 |
10.778 |
10.217 |
0.0695 |
|
|
18 |
一氧化碳 |
28.010 |
22.398 |
1.2501 |
12.623 |
11.966 |
12.623 |
11.966 |
0.9672 |
|
|
19 |
二氧化碳 |
44.010 |
22.26 |
1.9768 |
/ |
/ |
/ |
/ |
1.5275 |
|
|
20 |
氧 |
31.999 |
22.392 |
1.4289 |
/ |
/ |
/ |
/ |
1.1053 |
|
|
21 |
氮 |
28.013 |
22.403 |
1.2507 |
/ |
/ |
/ |
/ |
0.9671 |
|
|
22 |
氩 |
Ar |
39.948 |
|
|
/ |
/ |
/ |
/ |
1.3793 |
|
23 |
空气 |
|
28.966 |
22.400 |
1.2931 |
/ |
/ |
/ |
/ |
1.0000 |
|
表B.4 某些单一气体的有关特性值 (101.325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