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城管函〔2021〕657号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市第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12235号代表
建议答复的函
雷爱新(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兴丰垃圾填埋场周边居住环境的建议》(第20212235号)建议收悉。近年来,我局始终高度重视兴丰填埋场环境整治工作,通过源头控制、运营监管、专项整治等手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极大地改善了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具体如下:
一、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及终处理设施建设,从源头减少易腐垃圾填埋量,控制填埋气产生。
一是按照“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工作思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居民分类投放水平明显提升,分类收运体系基本建立,生活垃圾中有机易腐类厨余垃圾占比大幅下降,有效减少填埋气产生;二是建成终处理设施焚烧处理能力1.554万吨/日、生化处理能力0.468万吨/日,基本形成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填埋兜底的垃圾分类处理格局。2020年兴丰填埋场垃圾填埋量同比下降44.12%,从源头控制垃圾填埋导致的环境污染。2021年下半年新建南沙第四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和福山应急综合处理项目投入运行,兴丰填埋场垃圾接收处置量将大幅下降,逐步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臭气外溢现象将明显改善。
二、强化设施运营监管,重点控制填埋臭气外溢。
我局作为兴丰填埋场行业监管部门,持续在改善场区环境上发力:一是严格实行驻场监管,安排监管人员每日驻场检查,重点巡查除臭设施运行情况,将检查结果与垃圾处理费挂钩,持续形成监管高压,筑牢环境治理防线;二是严格督促整治措施落实,压实广环投集团企业主体责任。在我局督促下,广环投集团近两年加大资金投入开展环境整治工程,通过提升绿化环境、加强填埋气体收集利用、缩小垃圾作业面等方式,打造集工作与生活于一体的环保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填埋场运营水平、场区整体环境及臭气治理均取得明显成效;三是严格执行环境监测,运营企业、监管单位、环保部门定期开展兴丰填埋场环境指标监测分析,实行监测结果信息公开,通过社会力量提升监管力度。
臭气管控一直是兴丰填埋场工作重点,我局会同运营企业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定臭气整治方案并定期向上级部门上报实时整改进度:一是缩短填埋运营作业时间。兴丰填埋场运营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10小时,闭场时间从晚上24时提早至下午16时,减少垃圾作业面裸露时间,提供充足时间完成膜覆盖,最大限度降低填埋气产生;二是加强填埋作业面臭气控制。督促运营单位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控制填埋区作业面,作业区实行每日100%膜覆盖,非作业区当日完成中间覆盖,减少垃圾裸露时长以减少臭气的散发;三是做好填埋气体收集与处理控制。制定填埋气收集利用方案,严格按填埋设计要求在垃圾堆体设置水平、垂直导排井进行气水导排,对收集的填埋气进行发电利用。定期维护场区覆盖膜,防止臭气沿破损处溢出;四是强化场区道路臭气控制。安装在线监督,严格要求每辆垃圾车必须清洗后再出场,引进新型环保洗车系统,对车辆进行全方位冲洗,同时喷洒除臭剂,加强洗车区域除臭;五是强化作业过程全天候管控。使用无人机、除臭幕墙、固定风炮、移动风炮车等除臭设备设施,分时段喷洒各类除臭剂,对作业面及场区环境进行除臭,并做好每日台账记录。
三、持续开展专项治理,全方位保障环境整治成效。
一是进一步强化源头管控,统筹调度生活垃圾优先进入焚烧厂处理,减少兴丰填埋场填埋垃圾量。新冠疫情高峰期间,兴丰填埋场实现阶段性“零填埋”目标,实施闭场全覆膜,巩固环境整治成效;二是规范垃圾运输车辆管理,加强力量不定期检查、巡查运输车辆可能出现的跑冒滴漏现象,执行车、人、卡负责制,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处理。2020年,在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兴太三路等周边路段对生活垃圾运输车辆进行抽查340次,检查垃圾运输车辆27399台次,发现车容不洁、作业不规范等问题车辆6042台次,督办整改车辆728台次,暂停IC卡车辆139台次;三是强化场内全覆盖巡查,通过启用无人机巡航等高科技,专人专机实时监控全场覆膜情况,及时发现污染源并修复,提高环境整治效率。通过采取系列措施,兴丰填埋场臭气投诉量同比大幅下降,整治效果明显。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实行政府派员驻场监管制度,狠抓填埋场运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围绕群众反映突出问题,重点加强现场日常臭气管控,规范生活垃圾运输车辆作业,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感谢您对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1年5月24日
(联系人:刘晓琳,联系电话:86668466)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市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