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 长者助手 登录
搜索
  • 微博
  • 微信号
  • 手机版
  •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 穗好办
    • 关注 · 穗好办
  • 智能问答
打印|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3104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 2023-01-11 12:01      信息来源: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杨静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垃圾分类新模式实现垃圾资源减量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建议的提案》(第3104号)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委组织部、市商务局、市供销总社、越秀区政府、荔湾区政府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12月30日进行了座谈沟通,您提出的“优化社区投放设施”“建立溯源交易平台”等建议对促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2022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依法推动垃圾分类走深走实,法规制度日趋完善,分类体系更加健全,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在全国率先建成完备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形成“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循环利用”垃圾处理新格局,有效破解了超特大城市“垃圾围城”困境,走在全国前列。

  一、关于“将垃圾投放设施提升为智能化资源回收设备”的建议

  目前,我市在具备条件的社区和2500个星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推广安装AI智能监控系统,实现投放点位智能化、便利化、清洁化改造提升,加强投放点现场管理,提高实时监管效能,促进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养成。荔湾区因地制宜对全区1532个分类投放点逐步推行厢房式改造提升,加入智能投放口、实时监控、部分试点电子称重、智能抓拍等智能化、信息化功能,在提升投放点品质化水平的同时,带动提升市民群众垃圾分类积极性。同时,市供销合作总社下属企业自主研发了智能回收箱,结合社区、大型商超、学校等特殊需求,因地制宜配置59套智能回收箱,附近居民可根据投放数量获取相应积分,有效激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二、关于“推进城市垃圾分类溯源交易平台建设”的建议

  市供销合作总社下属企业于2015年研发了“92回收”平台,并于2020年改版为“穗回收”平台,该平台为开放式平台,具备标准化数据接入输出接口,可为用户搭建再生资源回收数据平台,集聚回收、加工、处理等不同环节信息,提高资源流转效率。近年来,市供销合作总社持续改进“穗回收”服务功能,研发电子联单功能,可记录并上传全过程数据,对回收人员、地点、时间、回收量、现场图片等形成联单信息,有效提高了监管效能。市商务部门积极推动回收数据平台建设,推动企业打造“互联网+”数字化智慧型公共服务平台,并与“穗回收”平台APP相衔接,通过服务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线上预约回收服务及回收目录、回收方式、交易价格等指引,线上预约回收服务涵盖大件家具、旧衣回收、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品类,线下使用无接触智能回收箱,涵盖废纸、织物、金属、塑料瓶等品类。同时在市场化运作引导下,企业建立了“互联网+旧衣回收”平台,在微信、支付宝、京东商城、抖音、小红书等大型社交电商平台均设立回收端口,随时随地为居民提供旧衣物预约回收、积分兑换等便捷服务。

  我局开发应用的“穗时尚+”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理念,实现对投放点信息数据的在线采集与分析,推进投放点地理位置、基础管理信息、日常管养维护、可视化动态监管、数据统计分析、宣传教育培训“一网统管”。白云、黄埔、番禺、南沙等区相继打造各具特色的数字化管理平台,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垃圾分类监管、服务水平。黄埔区运用智能传感、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研发垃圾分类智慧监管项目,对全区2.5万余个转运桶制作电子身份牌,对40余条厨余垃圾、60余条其他垃圾清运线路和11个垃圾压缩站智能化改造,同时研发“随手拍”垃圾分类督导小程序,全力推进1018个投放点、89个收集点智能监控建设工作。番禺区升级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智慧信息平台,实现全区16个镇街、528个小区、177个行政村、2000多个单位生活垃圾数据“一库存储、一屏显示、一网统管”,同时采用“平台+APP”模式实现对全区1793个投放点、64台运输车辆、16个镇街厨余垃圾处理站全链条实时管理,迈入省力、科学的实时“智理”分类阶段。

  三、关于“建立街道垃圾分类促进中心”“倡导党员干部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带头参与”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建立并不断完善市、区、街(镇)、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四级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等“五位一体”联动机制作用,实现基层各方共谋共建共治共评垃圾分类身边事,有效提高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度、支持度。持续开展“全民行动日”“五进”“小手拉大手”等主题宣传活动,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每年3700余所学校260万学生共上垃圾分类“开学第一课”,组织“拾分美丽”青少年助力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和公共机构垃圾分类“46城万人志愿服务”活动,每年超70万名党员回社区报到,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宣传垃圾分类政策法规,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带动社区形成垃圾分类新风尚。

  荔湾区自2015年起,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企业运作、社会组织推动”原则,采取聘请第三方企业购买服务的方式或采取自聘专干的方式,确保每街不少于2名垃圾分类指导员专责开展宣传推广、落实四级考核机制、开展餐厨垃圾收运管理、低值可回收物体系创建、有害垃圾收运储存、数据系统管理、投放点巡查管理等相关工作,打造了垃圾分类“西村模式”“昌华模式”等多个示范街道。

  四、关于“通过平台整合散、小、乱再生资源数据,形成垃圾资源专业回收的大物流、大产业”的建议

  我市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市供销部门积极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处理龙头企业,统筹全市供销合作社资源,实现市、区、镇三级供销社联动,发挥好环卫工人、物管人员作用,整编社会回收人员,形成全市垃圾分类回收的主力军。加大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力度,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加强对市场失灵品种的引导,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废玻璃、废木质、旧织物等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下一步,市相关部门将合理布局废旧物资回收网点,统筹有序建设废旧物资分拣中心,培育发展专业废旧物资回收企业,提升集聚化、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接下来,我局将结合您的建议,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在推动科技赋能、智慧化管理、引进社会力量等方面持续用力,推动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水平。

  感谢您对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3年1月9日

 
 
 

主办: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贤思街34号  邮编:510030

备案号:粤ICP备10079992号-3  网站标识码:4401000054  

版权所有: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