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00007482989M/2024-00155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成文日期: 2024-07-25
名称: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007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穗城管函〔2024〕785号 发布日期: 2024-07-26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00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4-07-26  浏览次数:-

A

穗城管函〔2024785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政协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007提案答复

陈相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广垃圾分类处理的提案》(第3007号)收悉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我局与市发展改革委等7个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718日进行了电话沟通,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加强经验学习,分层实施”“加强源头管理,强化监督”“加强流程设计,有序推进等建议,对推进我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经验学习,分层实施”建议的推进情况

  近年来,我市按照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高标准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在建筑废弃物处置和循环利用方面,鼓励工程产生的建筑废弃物通过在场地内回填、调剂场外土方处置等方式,既满足工程土方回填的需求,也解决排放处置需求,会同发改、规自、生态等部门印发《广州市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项目建设工作指引》,移动式+固定式循环利用模式,推动社会企业大力发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目前全市资源化利用项目共83个,总设计处理能力约7400万吨/年。在厨余垃圾处理方面,主要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发电、废弃食用油脂加工成生物柴油、厨余残渣加工成生物有机肥等手段对厨余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并积极探索厨余垃圾就近就地资源化处理路径,2023年依托广州市城市管理科技创新平台,在白云区江高镇鹤岗村建成农村厨余垃圾就近就地处理示范点,探索厨余垃圾等多源有机易腐废弃物协同无害化处理+肥料回林资源化利用+有机质反哺土壤的厨余垃圾生态循环处理模式。在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方面,目前,我市已建成7座循环经济产业园,拥有厨余垃圾生化处理厂8座和资源热力电厂12座,生化设计处理能力达6110/日,焚烧处理能力达3万吨/日,具备与前端分类相匹配的终端处置能力,形成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循环利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新格局。

  二、关于“加强源头管理,强化监督”建议的推进情况

  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深入推进教育、医疗、快递、物业等重点行业十二个垃圾分类源头减量专项行动,推进源头减量走深走实。一是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深化源头减量。市发改委、工信局印发《关于做好“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的通知》,组织省级以上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工作,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市商务局指导各区按城区街道每3000户居民(或距离社区不超500米)设置1个再生资源便民回收点,镇按一村一点的布局,在现有3800多个站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站点功能建设及规范化管理。市供销合作总社组织下属企业积极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建设运营回收板房38个,资源回收站(点)37个,投资运营花都区绿都废塑料分拣中心、从化区废玻璃处理分拣中心和番禺区(会江)低值可回收物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持续开展废纸、废塑料、废旧纺织物、废玻璃以及大件垃圾处理等资源化处理工作。2023年,社本级企业回收处理量约22.6万吨。建设运营穗回收信息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大件垃圾网上预约上门等服务,截至20245月底,平台累计注册用户约75.7万人。二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抓好产品过度包装专项整治,以保健食品、糕点、粽子、月饼等重点行业为突破口,扎实开展产品限制过度包装专项整治,积极开展调研检查,帮助指导生产企业合理设计包装,落实源头减量工作要求,开展过度包装抽检,依法处置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违法行为,2023年累计完成产品过度包装专项抽检317批次,依法处置不合格样品11批次。扎实开展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政策宣传进企业活动,2023年组织447家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国家标准政策培训学习,并签订产品限制过度包装承诺书,签订率完成100%,培育限制过度包装榜样单位13家。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联合印发《广州市邮政业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若措施》,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纳入行业经营自律规范、自律公约,减少过度包装、随意包装。市邮政管理局开展邮件快件过度包装和随意包装专项治理行动,解决胶带缠绕过多、填充物使用过多、大箱小用等行为,鼓励使用标准化、绿色化的包装物,鼓励公众主动参与废旧快递包装回收。全市邮政、快递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5130个,实现97%的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三是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定期调度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市生态环境局扎实做好涉废塑料回收利用项目环评审批、环境监督等工作,开展环境专项执法行动,依法查处涉废塑料环境违法行为。市邮政管理局督促企业逐步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编织袋、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和塑料胶带等,大力推广循环中转袋、瘦身胶带、免胶带封装箱、一联电子面单等的使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开展限塑专项抽检工作,完成塑料购物袋抽检不少于25批次/年,制定《全市农贸市场限塑专项整治方案》《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稳步推进落实,截至2023年,我市已全面禁止相关生产企业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和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塑料棉签及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禁止农贸市场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印发《关于开展塑料污染治理督导检查的通知》,及时通报情况,限期整改落实,2023年以来发出督导检查情况通报5期。

  三、关于“加强流程设计,有序推进”建议的推进情况

  结合工作实际并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生活垃圾提质、扩面、增效。制定实施地方标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及作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明确分类投放设施配置应设置公示牌,内容包括负责人、联系电话、各类垃圾收集时间和服务电话等信息,居住区应增加投放点开放时间。同时,《规范》中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包括四类垃圾的颜色、色标、图形、中英文等内容,便于市民依据指引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围绕提升居民投放体验感,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人性化、便民化升级改造,按遮雨、照明、硬地、洗手、排水等五要素及洗手液、擦手纸等两小件的标准,优化垃圾分类投放点1.56万个。实施投放点品质提升行动,在有条件的社区因地制宜设置智能投放箱,打造环境友好、投放友好、作业友好的分类投放点。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意见建议,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在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实效、加大资源回收利用力度、提升投放设施水平等方面持续用力,推动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升级。

  感谢您对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