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仓山区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推出垃圾分类数据管理平台,采取摇铃上门分类收运模式,助推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开展,大数据助力,远程实时监管垃圾分类收运。
大数据分析 掌握垃圾分类车辆实时位置和路线
近期,福州市仓山区上线的垃圾分类数据管理平台,由数据监测与车辆监管平台、物业应用管理平台和用户应用平台等组成,利用信息化技术,科学高效地对垃圾分类进行监管。
通过该平台,监管部门可以精准掌握辖区内垃圾分类车辆动态,实现远程智能化、实时化监管;物业管理人员可查。
看垃圾分类车辆与小区间的距离,预计到达时间,提高回收工作效率;普通居民则可通过平台,参与垃圾投放知识学习等活动,获取积分,兑换礼品。通过这个平台能更有效地掌握每部车辆的行驶轨迹、作业时间段,便于跟物业衔接。

推行沿街店铺摇铃收垃圾 分类更规范
仓山区还制定了全区垃圾分类提升工作标准2.0版任务和责任清单,对垃圾分类示范街全面撤桶,推行沿街店铺保洁公司摇铃上门分类收运。“叮铃铃——”,在仓山区首山路上,保洁员骑着专用电动自行车,一边摇铃一边收运垃圾。沿街商户闻声而动,纷纷将生活垃圾拿出来分类投放。每天收运两次,早上10点到11点,下午5点到6点,沿街摇铃收运,很多店家都很支持这项工作,店家也逐步规范,先做好分类,工作人员摇铃收运时,他们再投放在垃圾分类桶里。
据了解,“摇铃收运”模式目前正在盖山镇盖山路、仓山镇首山路、城门镇潘墩路、金山街道横江一巷、建新镇金榕北路等路段试点,近期将在仓山全面铺开。
同时,针对辖区城乡接合部较多、农村道路较多的实际,仓山区还制定了相关工作规范,对党政机关、农贸市场、商业街等不同系统和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具体操作,进行了明确规定,助推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
责任追究考核执法 创“五位一体”联动机制
为聚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短板问题,聚力“强基础、补短板、促提升”工作各环节,全面打造垃圾分类仓山模式,已制定相关责任清单,下发至各镇街、区直部门,逐层逐级压实责任。
对垃圾分类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由属地街镇组织牵头社区、城管中队、物业企业、保洁企业、分类企业,建立“五位一体”联动机制,对出现的问题研究处理解决方案,及时整改。若多次出现履职不到位,将受到如下处罚(见下图):
融合环境特色 完善设施配套
近期,仓山区取消分类亭,督促各镇街加快亭改屋建设速度,目前已全面完成提升改造任务,完成提升改造共330座,其中精品屋56座,实现分类屋100%全覆盖。